[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3286.0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1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姚继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 健 |
地址: | 100176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屏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近几年发展十分迅猛,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越来越多的高品质的液晶显示器逐渐上市。液晶显示器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个人数码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移动电话、掌上游戏机PSP(PlayStation Portable)、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户外电视等各个领域。
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屏、背光源及驱动电路三大核心部件。液晶显示器的种类很多,广泛使用的主要是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制成的显示器,主要有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器TFT 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Display)、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和双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等。
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功耗低、辐射小的优点,已经在平板显示器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现有的液晶显示屏包括如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1、与阵列基板1相对设置的如图2所示的彩膜基板6,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6的显示区域之间设有用于维持盒厚(盒厚指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间隙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方向上的厚度)的隔垫物5(或称间隔物)以及液晶7,显示区域4的周边设有遮光层3,显示区域4周边的遮光层3的周边通过条形封框胶2密封。封框胶2将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6粘结到一起,将液晶7封装在阵列基板1和彩膜基板6之间使显示面板的内部与外界隔离。
现有技术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利用封框胶将显示区域与外界环境相隔 离,达到了减少外界环境对显示屏内部影响的目的,但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封框胶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通常会随着外界温度、时间和湿度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此时封框胶若是和显示屏内部的液晶接触便会造成显示不良,例如,外界潮湿环境的水汽,能够透过封框胶导致液晶面板中有机材料的结晶和变形,造成有机电极层上不必要的电化学反应、金属的腐蚀和电迁移;另外当液晶填充量偏多或者真空对盒后导致显示区域边沿液晶偏多时,封框胶会与液晶相接触,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作用,将液晶污染。
2、封框胶的硬度和强度很小,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显示区域之间的盒厚只能通过隔垫物来维持,而隔垫物只设置在显示区域,封框胶与显示区域之间并没有设置隔垫物,所以在真空对盒时在较强的静电吸附和大气压的作用下,会导致对盒后局部的隔垫物和玻璃基板因受力过大而产生大的形变,导致盒厚不均匀影响图像画质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能够实现封框胶成盒固化后更加牢固,不易剥落、断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液晶显示屏包括阵列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显示区域之间填充有液晶,所述显示区域周边通过封框胶密封,所述封框胶周边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设在所述封框胶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周边的外保护层,和/或设在所述封框胶接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周边的内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液晶显示屏的盒厚,所述外保护层上部及其接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均与所述封框胶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封框胶周边设有保护层,保护层一方面增加了封框胶的强度,使封框胶成盒固化后更加牢固、不易剥落,避免了封框胶出现断胶现象;另一面保护层可以一定程度将液晶和外界环境隔离,避免了外界温度、时间和湿度影响封框胶,使其发生改变进而又影响液晶,导致液晶污染,引起显示屏显示不良的可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既能够实现封框胶成盒固化后更加牢固,不易剥落、断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32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