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胃溃疡的中药复方制剂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02939.3 | 申请日: | 2008-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3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 发明(设计)人: | 魏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16;A61P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胃溃疡 中药 复方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胃溃疡的中药复方制剂,并且对其制备方法做了相关研究。
技术背景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口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胃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5—55岁最多见,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基本相同,男性稍占优势。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胃溃疡的典型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餐后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胃溃疡由于病情延绵,病情复杂,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后果,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所以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本发明药物具有疏肝和胃、养阴益胃、温中健脾的功能,如期服用可治疗胃溃疡病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胃溃疡的中药复方制剂,包括其复方组合和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中药:
白 及 15—60 党 参 10—40 苍 术 10—40
桂 枝 7—35 川 芎 7—35 炙甘草 15—60
炙黄芪 7—35 麦门冬 15—60 茯 苓 15—60
香 附 7—35 干 姜 7—35 大 枣 7—35
2、本发明配方的最佳各原料重量份配比是:
白 及 45 党 参 20 苍 术 20
桂 枝 15 川 芎 15 炙甘草 45
炙黄芪 15 麦门冬 45 茯 苓 45
香 附 15 干 姜 15 大 枣 15
3、制备方法:
(1)取干姜1/2量,切片,粉碎成细粉,待用;
(2)取剩余干姜及其余白及、党参等共十二味,混合,加水浸泡2~5小时,然后煎煮四次,每次加6~12倍量的水,每次1~2小时,收集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40~60%(V/V)。在3~9℃条件下,静置12~24小时,取出放置室温,离心,收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3(65℃)的稠膏,备用;
(3)向稠膏中加入适量的淀粉,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干姜细粉和/或糊精及乙醇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过筛,即得颗粒剂。
本发明是由白及、党参、苍术、桂枝、川芎、炙甘草、炙黄芪、麦门冬、茯苓、香附、干姜、大枣共十二味中药为原料,按一定方法加工制成的颗粒剂。具有疏肝和胃、养阴益胃、温中健脾的功能,如期服用可治疗胃溃疡病症。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例基于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但不限于以下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采用以下处方:(单位:g)
白 及 45 党 参 20 苍 术 20
桂 枝 15 川 芎 15 炙甘草 45
炙黄芪 15 麦门冬 45 茯 苓 45
香 附 15 干 姜 15 大 枣 15
制备方法:
(1)取干姜7.5g,切片,粉碎成细粉,待用;
(2)取剩余干姜及其余白及、党参等共十二味,混合,加水浸泡3小时,然后煎煮四次,每次加8倍量的水,每次1小时,收集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V/V)。在3~9℃条件下,静置14小时,取出放置室温,离心,收集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3(65℃)的稠膏,备用;
(3)向稠膏中加入淀粉约85g,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干姜细粉及乙醇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过筛,分装即得。
实施例2:
采用以下处方:(单位: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29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