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丁酮肟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02835.2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4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民;史春风;朱斌;舒兴田;慕旭宏;罗一斌;汪燮卿;汝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59/06 | 分类号: | C07C259/06;B01J29/8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酮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氨肟化的方法,更进一步说是关于一种甲乙酮氨肟化生成 丁酮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丁酮肟又名2-丁酮肟(Methyl ethyl ketoxime;2-butanon oxime),是一 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由于其毒性和抗结皮性能优于传统的丙酮肟和环己酮 肟,故被广泛用做油漆的抗氧剂和抗结皮剂,它可以阻止易氧化干燥材料在空气 中氧化,主要用于聚氨酷漆、各种醇酸树脂漆贮存过程中的结皮处理。也被广泛 用于大型火力发电厂锅炉供水的除氧剂,替换对人体有毒的水合肼和丙酮肟;此 外,它还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合成一些农药、医药和助剂等产品。国内丁酮肟的 市场规模估计至少在5000吨以上,而且还在进一步扩大。
丁酮肟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2-硝基丁烷催化加氢法;该法使用铅等改性的加氢催化剂,使加氢催化 剂部分中毒,可以使2-硝基丁烷加氢生成丁酮肟。由于原料需要经硝化反应得到, 废水废气等污染物量很大,不适合于工业生产。
(2)电化学法;丁酮在亚硝酸盐水溶液存在下,使Zn作电极,连续通入CO 条件下,通入电流,电流效率仅为40%。
(3)肟交换法;在有机酸如对甲基苯磺酸存在下,丙酮肟与丁酮反应,在 55-60度下10h,生成丙酮和丁酮肟。
(4)水合腈法;丁酮与水合肼在碱作催化剂作用下,丁酮与水合肼先生成腙, 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肟。
(5)羟胺法;使用盐酸羟胺或硫酸羟胺与丁酮反应制备丁酮肟的方法是目 前合成丁酮肟的主要路线。
工业上丁酮肟的合成方法是首先采用拉西法合成硫酸羟胺,然后与甲乙酮通 过非催化的肟化反应合成丁酮肟,然后通过用氨水中和、萃取、精馏提纯得丁酮 肟产品。但该该方法仍存在收率低以及使用危险的腐蚀性很强的硫酸,操作不便 等缺点。此外,每生产1吨丁酮肟要产生4吨左右的低价值的副产硫酸铵和氮氧 化物排放,不仅过程不经济,而且产生NOx、Sox对环境污染也很大,现正逐渐被 淘汰。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25(4):279)报道了采用以TS-1为催化剂,甲乙 酮、氨水、过氧化氢为反应原料一步氧化合成丁酮肟的方法,但由于该方法必须 是在氨水大大过量的情况下才能提高产物的选择性,而钛硅分子筛怕碱,如果氨 水过量太多,易将骨架的Si溶掉,引起Ti的流失而导致催化剂失活。虽然(CN 1556096A、CN 1651405 A、CN 1706818 A)对该法有所改进提高,但仍存在过 氧化氢成本高以及由于H2O2极不稳定,遇热、光、粗糙表面、重金属及其它杂 质会分解,具有腐蚀性,在包装、储存、运输中要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安全性好、 降低成本的丁酮肟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丁酮肟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温度为0~180℃和压力为 0.1~3.0MPa的条件下,将甲乙酮、氨、氧气、氢气、稀释气体、溶剂和催化 剂接触,甲乙酮与氨、氧气、氢气、稀释气体的摩尔比为1∶(0.1~10.0)∶ (0.1~10.0)∶(0.1~10.0)∶(0~100),溶剂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20~ 1000)∶1,所说的催化剂为一种微孔钛硅材料或含有该微孔钛硅材料的组合物, 微孔钛硅材料的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xTiO2·100SiO2·yEmOn·zE,其中x 值为0.001~50、(y+z)值为0.005~20.0且y/z<1,E表示选自Ru、Rh、Pd、 Re、Os、Ir、Ag、Pt和Au中的一种或几种贵金属,m和n为满足E氧化态所需 的数,该材料晶粒包括空心或凹凸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2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