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与技术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2488.3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3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岐;唐桦;魏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镇勇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杀 天牛 成虫 专用 光源 技术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木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与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栗山天牛是近年来我国东北林区发现的危害最严重的林木蛀干害虫,主要危害柞树(辽东栎和蒙古栎)林。其幼虫蛀入树干中取食,被害树的树干木质部被蛀食得千疮百孔,致使木材完全失去使用价值,造成天然林内柞树大量死亡,也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诱杀光源和技术虽然也能诱到栗山天牛成虫,但诱集量少、杀灭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诱集、杀灭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与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该专用光源的光波的波长为300nm,或者该专用光源的光波为波长365nm与色温6400K的组合。
本发明的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方法,应用上述的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首先将所述专用光源悬挂于栗山天牛危害的林分内,然后在所述专用光源下挖坑,坑内铺垫塑料薄膜并加水,在水中加入杀灭栗山天牛成虫的药物。
本发明的上述诱杀栗山天牛成虫专用光源及方法的应用,所述专用光源与方法应用于蒙古栎林、辽东栎林或蒙古栎与辽东栎的混交林中,以及其他栗山天牛危害的树种林分中诱杀栗山天牛成虫。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与方法及其应用,由于专用光源的光波波长包括290~375nm波长范围中的一种或多种波长;应用上述专用光源诱杀栗山天牛成虫时,首先将专用光源悬挂于栗山天牛危害的林分内,然后在专用光源下挖坑,坑内铺垫塑料薄膜并加水,在水中加入杀灭栗山天牛成虫的药物。这种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与方法应用于蒙古栎林、辽东栎林或蒙古栎与辽东栎的混合林中,以及其他栗山天牛危害的树种林分内诱杀栗山天牛成虫,能有效诱集、杀灭栗山天牛成虫。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是,该专用光源的光波波长包括290~375nm波长范围中的一种或多种波长,如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65、370、375nm等,可以是单一波长,也可以是多种波长组合,还可以与其它波长范围的光波组合。
具体实施例一,该专用光源的光波波长范围为290~310nm。可以是300nm波长的单一光波。
具体实施例二,该专用光源的光波波长范围为355~375nm。可以是365nm波长的单一光波。也可以与6300~6500k的另一波长范围的光波进行组合。如365nm波长与6400k波长组合。
本发明的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方法,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应用上述的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首先将专用光源悬挂于或栗山天牛危害的林分内需要的地方,然后在专用光源下挖坑,坑内铺垫塑料薄膜并加水,在水中加入杀灭栗山天牛成虫的药物。坑的直径可以为1.5~2.5米、深度为0.08~0.12米,如2米直径、0.1米深的坑,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光源的强度、栗山天牛成虫的数量等选择坑的直径和深度。杀灭栗山天牛成虫的药物可以为灭幼脲3号的500倍液。
本发明的上述的诱杀栗山天牛成虫的专用光源及技术的应用,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上述的专用光源及技术应用于蒙古栎林、辽东栎林或蒙古栎与辽东栎的混合林中诱杀栗山天牛成虫,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的柞树林或其它的林分中诱杀栗山天牛成虫。
具体实施例:
首先,通过8种不同波长的黑光灯进行室内外诱杀效果筛选试验:
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反应和趋性不同的特性,并根据栗山天牛成虫的复眼特殊构造,设计制作了8种不同波长的黑光灯管及灯具设施进行了野外诱集效果的测试试验。试验用6组共48套灯光,每组灯的编号及波长为1号:254nm,2号:300nm,3号:365nm,4号:435nm,5号:545nm,6号:2700K(K值,表示色温的单位),7号:6400K,8号:普通日光灯(对照),电压和功率均分别为220V和2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24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