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机箱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01648.2 | 申请日: | 2008-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3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计算机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插卡(如各种扩充存储卡,网络卡等)需要与计算机的主板连接,所以计算机的主板上通常也具有多个扩充卡槽,以便外插卡与主板插接,但是主板的面积以及计算机的主机箱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计算机的主机内常常利用转接卡(如PCI转接卡、USB转接卡、硬盘转接卡等)来实现外插卡与主机的连接,使计算机的主机箱内空间得到很好的利用,如图1所示,外插卡11通过转接卡12与主板13连接,其中外插卡11与转接卡12呈垂直状态,转接卡12与主板13也呈垂直状态,因此,外插卡11在计算机的主机箱内成悬臂梁结构,装配好的计算机的主机箱在运输过程中,当主机箱有跌落发生时,会出现外插卡11弯曲,造成芯片开焊,据统计,目前这种配置方式的计算机主机箱在运输到用户端时,故障率高达10%左右,引起用户的不满,同时也给电脑厂家带来一定的损失。
然而,目前,为了避免上述主机箱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外插卡弯曲并造成芯片开焊的现象,通常在计算机出厂前,用固定线将外插卡固定,到了用户端,再将固定线解开,但是在外插卡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外插卡的固定孔的位置也不尽相同,不同工人的操作预应力也不同,无法形成批量生产,给电脑厂商带来极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保证了主机箱跌落时,置于机箱内的外插卡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包括:机箱体,固定线,锁 定转轮和卡合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线的一端用于与外插卡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锁定转轮上;
所述卡合装置固定于所述机箱体上;
在外插卡因外力作用通过所述固定线拉动所述锁定转轮转动时,所述卡合装置卡住所述锁定转轮,与所述锁定转轮形成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锁定转轮为一棘轮,包括:弹性转轮以及置于所述弹性转轮周缘的凸起,每两个相邻凸起形成一个卡槽;
在外插卡因外力作用通过所述固定线拉动所述棘轮转动时,所述卡合装置卡住所述卡槽,锁定所述棘轮,与所述棘轮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弹性部件和固定卡钩;
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箱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卡钩连接;
所述机箱体受到冲击时,外插卡因外力作用通过所述固定线拉动所述棘轮转动,所述固定卡钩因惯性作用卡在所述卡槽内,锁定所述棘轮,与所述棘轮形成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转轮周缘的凸起的形状为锯齿状。
优选的,所述固定卡钩包括一配重物。
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包括:机箱体,固定线,锁定转轮和卡合装置;
所述固定线的一端用于与外插卡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锁定转轮上;
所述卡合装置固定于所述机箱体上;
所述锁定转轮为一棘轮,包括:弹性转轮以及置于所述弹性转轮周缘的凸起,每两个相邻凸起形成一个卡槽;
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带有拨块的可移动楔形块、弹性部件以及一固定卡钩;
所述拨块位于所述机箱体上,连同可移动楔形块可沿机箱体滑动;
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箱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卡钩连接;
所述固定卡钩随所述可移动楔形块的滑动可上下移动,并在向下移动时锁定所述棘轮。
优选的,所述弹性转轮周缘的凸起的形状为锯齿状。
优选的,所述固定卡钩包括一配重物。
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包括:机箱体,固定线,锁定转轮和卡合装置;
所述固定线的一端用于与外插卡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锁定转轮上;
所述卡合装置固定于所述机箱体上;
所述锁定转轮为一棘轮,包括:弹性转轮以及置于所述弹性转轮周缘的凸起,每两个相邻凸起形成一个卡槽;
所述卡合装置包括:
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箱体上,另一端与一固定卡钩连接;
所述弹性臂的两端之间置有一衔铁,所述弹性臂的下方设有一弹性部件;
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箱体上,另一端与一惯性电极连接;
所述惯性电极的输出端与一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一电磁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1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间数据库可视化查询方法
- 下一篇:组合式耦合地震震源激发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