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制剂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01487.7 | 申请日: | 2008-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4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2 | 分类号: | A61K36/902;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11/04;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咽炎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咽炎是咽粘膜及其淋巴组织的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依据病程的长短和病理改变性质的不同,分为急性咽炎,慢性咽炎两大类,急性咽炎还可分为急性单纯性咽炎,急性水肿性咽炎和急性坏死性咽炎3种,尤以急性单纯性咽炎最为常见。慢性咽炎也分为3型: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增生性(或肥厚性)咽炎,慢性干燥性(或萎缩性)咽炎。三者的病理改变有明显的差异。
急性咽炎起病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而疼痛,吞咽唾液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时更为明显;可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侵及喉部,可伴声嘶和咳嗽。口咽及鼻咽粘膜呈急性充血,腭弓、悬壅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索也见红肿,间或在淋巴滤泡中央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重者可累及会厌及杓会厌襞,发生水肿。
慢性咽炎多见于中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多为急性咽炎末得到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的结果;其次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经常鼻塞造成张口呼吸或分泌物长期刺激也可引起慢性咽炎;与有害粉尘、化学气体或烟酒过度刺激等有关。病人常感咽部不适、干燥、灼热、微痛、刺痒、异物感或颈部紧柬感。若说话过多,气候变比和过劳时更为明显。清晨常咳出粘稠痰块,易引起恶心或呕吐,由于稠厚分泌物的刺激,常引起短促而频繁的咳嗽,晨起较剧烈,常为干咳。若炎症波及咽鼓管,则有耳鸣或听力减退,蔓延至喉部则出现声嘶。
咽炎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最重要的。咽部疾病与全身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保持强健的体魄是预防咽炎最基本条件之一。平时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多进行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休浴。常用冷水洗澡、擦身,增强对冷热的适应能力、提高抵抗力。
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应注意天气的冷暖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活动出汗后不要马上到阴冷地方或吹风、冲冷水澡等。睡觉时应关上电扇,避开风口处。在流感易发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免相互传染。可服用一些预防感冒的中药,如板蓝根冲剂等。
3、注意口腔和鼻腔卫生,防治口、鼻疾病。咽位于口、鼻后下方,与口、鼻直接相连,口腔、鼻腔、鼻窦的慢性感染常因病毒、细菌、脓液等波及咽部粘膜而导致咽炎。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治疗牙周疾病。
4、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身体营养平衡,少吃过热、过冷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高声喊叫,长时间讲话后不要马上吃冷饮,平时还要注意休息。
中医认为咽炎是虚火喉痹病,因肺肾阴虚,虚火上升,咽喉失养所致,所以适宜用滋养肺肾、清咽利喉的方法治疗。该病的病因有外因和内因两部分。外因为粉尘、浊气刺激、嗜好烟酒、辛辣、妄与劳作等方面,内因是肺肾阴虚。由于阴液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导致咽炎。风热喉痹失治或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正气虚弱,阴液暗耗,更易引起咽炎。
咽炎典型症状是老觉得嗓子里痒痒的,想咳嗽可又没有痰咳出,或者只能咳出少量唾液。这种咳嗽持续时间很长,有的甚至咳上几个月。到西医门诊检查时医生只能看到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的迹象,比如嗓子发红,咽喉壁上有些肿等等,但是化验时却验不出炎症的阳性反应。西医大夫常常开些抗生素药物进行“消炎”治疗,但却没有明显的效果。从中医角度来看,这种咽部不适有的属于“寒包火”,是一种内热加上贪凉造成的。有的则是经过冬天大吃热辣食物的刺激,春分过后气候又干燥,出现的燥热性的反应。
中医采用滋阴润肺,清热解毒,利咽润喉,镇咳止痒的方药治疗此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
金银花8-20重量份 丹皮5-15重量份 桑叶10-25重量份
白茅根10-20重量份 牡蛎5-20重量份 生地15-30重量份
玉竹10-30重量份 麦冬5-20重量份 三棱20-40重量份
昆布10-20重量份 白芍5-10重量份 川贝15-30重量份
薄荷10-30重量份 五味子5-10重量份 石斛5-1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14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