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液滴喷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00054.X | 申请日: | 200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2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郑江河;张英伦;余荣侯;陈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B17/04 | 分类号: | B05B17/04;B41J2/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液滴 喷射 结构 | ||
1.一种微液滴喷射结构,其包含:
一振动板,具有一传动块及多个第一侧边贯穿孔;
一基板,设置于振动板的下方,与该第一侧边贯穿孔的相对应位置处同样具有第二侧边贯穿孔,以及于该传动块的相对应位置处还具有第一中央贯穿区域;
一喷嘴板,具有多个喷孔;
多个导管,其与该振动板的该多个第一侧边贯穿孔连通;以及
一致动元件,固设于该振动板上,且与该传动块相连接,其是于一电场作用下进行一剪切作动方式,以带动该传动块产生一平坦状态形变,使一腔体产生体积变化,以使储存于该腔体内的该液体相应该平坦状态形变而一致从该多个喷孔受挤压喷出;以及
一中间流道层,由一流道板、一连通板以及一底封板依序层叠所构成,其中,
该流道板设置于基板的下方,且与该第二侧边贯穿孔的相对应位置处同样具有第三侧边贯穿孔,以及于该第一中央贯穿区域的相对应位置处还具有第二中央贯穿区域,且第二中央贯穿区域的周围环绕设置凹槽,该第二中央贯穿区域与该凹槽均与第一中央贯穿区域相连通,另外于凹槽的周围环绕设置多个第一环绕贯穿孔,且每一第一环绕贯穿孔均借助一连通流道与该凹槽相连通;
该连通板是设置于流道板与底封板之间,与该第三侧边贯穿孔的相对应位置处同样具有第四侧边贯穿孔,以及于该第二中央贯穿区域的相对应位置处还具有第三中央贯穿区域,另外与第一环绕贯穿孔的相对应位置处还具有第二环绕贯穿孔;
该底封板是与喷嘴板相连接,其具有环绕一板件设置的一环状贯穿流道,环状贯穿流道是相对应于该连通板的第四侧边贯穿孔及该第二环绕贯穿孔设置,用以与该第四侧边贯穿孔及该第二环绕贯穿孔相连通,且该板件具有多个相对应于喷嘴板的多个喷孔设置的贯穿孔,用以与该多个喷孔相连通;
藉由,该基板的第一中央贯穿区域、流道板的第二中央贯穿区域以及连通板的第三中央贯穿区域组合形成所述腔体,且该腔体是与振动板的传动块、底封板的多个贯穿孔、喷嘴板的多个喷孔相对应设置,而且依序由基板的第二侧边贯穿孔、流道板的第三侧边贯穿孔、连通板的第四侧边贯穿孔、底封板的环状贯穿流道、连通板的第二环绕贯穿孔、流道板的第一环绕贯穿孔、并通过连通流道至该凹槽在微液滴喷射结构侧边构成具有迂回流路行径的液体流道,液体流道并与该腔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元件是一压电芯片,其于该电场作用下带动该传动块产生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元件具有一极化方向,且该极化方向是与该电场方向垂直,用以进行该剪切作动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元件的电极是设置于其厚度方向的上下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振动板的该多个第一侧边贯穿孔是分别设置于该振动板的两相对侧边,用以使该液体分别由该振动板的两相对侧边输入该腔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块为一凸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块为一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喷孔间是以阵列方式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005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