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卸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9823.9 | 申请日: | 200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鹏;李厚挺;熊建军;翟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B60P3/00;B60J10/00;F16J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抗美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卸车,尤其涉及一种运输粉煤灰等细碎货物的粉煤灰自卸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卸车作为工程用车的主流,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自卸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其品种也不断拓展,其中就有一种是用于运输粉煤灰等细碎货物的粉煤灰自卸运输车,由于该类自卸车运输的货物较为细碎,所以极易发生泄漏从而造成损失以及污染环境,因此粉煤灰自卸车的密封问题成为自卸车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
粉煤灰自卸车密封的关键技术就是后厢密封,一旦后厢失去密封作用,直接影响整车使用性能。目前对于上述的粉煤灰自卸车的后厢密封,大部分厂家采用的是在后厢与边厢的交界处安装橡胶密封带的方式,但由于此类自卸车在很多情况下用于热电厂运载煤灰,因运载的煤灰温度相对较高,从而使得橡胶密封带受热之后迅速老化,失去了密封作用,影响了自卸车的整车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部设置有不易被高温老化而失去密封作用的后厢密封装置,从而整车的使用性能较好且经久耐用的自卸运输车。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卸运输车,包括后端开口的厢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厢体后端开口处且可向上方开启的厢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厢体后端与所述厢门之间的后厢密封装置,所述后厢密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厢体后端开口边缘上的第一密封件和设置于所述厢门上的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嵌合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沿所述厢体后端的四周边缘延伸分布,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厢门内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密封件相对应的位置,以实现所述厢体与所述厢门之间的密封。
所述第一密封件为弹性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凸条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件为凸条结构,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弹性凹槽结构。
所述弹性凹槽结构包括一U形挡板、两侧挡板、两轴管以及两套管,所述两侧挡板分别垂直设置在所述U形挡板的两侧端,所述两轴管上下平行设置在所述U形挡板的内部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侧挡板相连接,所述套管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套管的外径且长度略短于所述轴管的长度,所述两套管分别可活动地套接在所述两轴管上,从而在所述两套管之间形成一弹性凹槽。
所述U形挡板包括平行设置且沿所述U形挡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内挡板和一外挡板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内外挡板之间的一背板,所述背板的外侧固定在所述厢体的后端边沿上或者所述厢门的内侧边沿。
所述轴管为一圆钢,所述套管为一圆钢管。
所述凸条结构为一弹性较好的钢板弯折形成的截面呈“Ω”形的结构,所述“Ω”形结构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尾端固定在所述厢门的内侧边缘或者所述厢体的后端边缘。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自卸运输车上的后厢密封装置为一金属制成的弹性凹槽结构与凸条结构相配合的结构,较为耐高温从而不易因老化而失去密封作用,将其设置在顶板、底板以及侧板与厢门之间,从而使得自卸车的厢门密封更可靠也更经久耐用,进而提高了整车的使用性能,延长了整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卸运输车的厢门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卸运输车的厢门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厢体沿K1箭头所示方向的视图;
图4是图3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2中的厢门沿K2箭头所示方向的视图;
图6是图5中B-B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自卸运输车的弹性凹槽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图7中C-C线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自卸运输车的凸条结构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自卸运输车的凸条结构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自卸运输车的弹性凹槽结构与凸条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自卸运输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自卸运输车包括一前板(图中未示出)、一顶板1、一底板2、两侧板3、一厢门4、一开门装置5、一锁钩装置6以及四条后厢密封装置7。该两侧板3垂直设置在互相平行的该顶板1与该底板2之间,从而合围形成一后端具有开口的厢体结构,该厢门4设置在该厢体的后端开口处,该厢门4侧面的底部设有锁杆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98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防撞自动保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生态装饰板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