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沸点溶剂分离生物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9370.X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邓理;傅尧;郭庆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21/16 | 分类号: | C10G21/16;C07G1/00;C07C31/22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沸点 溶剂 分离 生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油的分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油的蒸馏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全球总能耗的74%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化石能源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资源却在日益耗尽。生物质作为唯一能够直接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其中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飞速发展,已经成为生物质液体燃料领域的新的研究热点。生物质快速热解可获得高达70%以上的液体产品-生物油,具有取代石油产品的巨大潜力,且生物油氮、硫含量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其自身的性质限制了其应用,目前只能作为初级燃料供锅炉和窑炉使用。生物油化学成分复杂,已鉴定的有机化合物在400种以上;热稳定性差,加热到80度以上,其黏度明显增加,直接加热蒸馏,易发生爆沸、结焦,残余大量黑色固体;与石油不同,生物油组分大部分是含氧化合物,高含氧量导致其热值只有16-19MJ;生物油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酚,具有一定的酸性,对金属有腐蚀,高分子量的酚导致其不能完全汽化,故不能作为内燃机燃料使用。所以要使生物油作为石油替代品得到广泛的应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类似于石化工业的精炼,但是由于二者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差别巨大,石化工业中许多成熟的方法在生物油体系中并不适用,必须寻找新的可行的方法对其进行精炼加工。生物油分离作为精炼过程的一部分,除了有利于催化转化,还能够得到若干的化学品。Gallivan等利用生物油不同组分亲水性和酸性强弱的差异,通过加入水无机酸、碱,可以分离得到酚、有机酸和中性化合物。为避免使用大量的酸和碱,Chum等在此基础上,使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完成了对生物油不同组分的分离。但该分离方法使用大量高挥发性有机溶剂,无疑给分离过程带来了污染问题和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生物油不同组分的分离方法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为生物油精炼加工提供高级中间原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沸点溶剂分离生物油的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本发明使用50-60份甘油作为辅助试剂,预先加入到容器中,搅拌下加热到200-250℃,再将原料30-50份生物油以恒定的流速加入到甘油中,加热保持甘油的温度,同时蒸出大量的馏分,馏分可按照沸点的不同通过精馏的方式分开。残余的甘油混合物待冷却到80℃时,在搅拌下缓缓加入到水中,析出大量的木质素沉淀物,离心或抽滤分离得木质素沉淀物和甘油滤液;木质素沉淀物经过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可获得裂解木质素。
过滤后的滤液加热除去水分和少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后,可得粗甘油,循环使用。从生物油和甘油中蒸出的水经过冷凝后,也可循环使用。当水中的有机物富集到较高浓度后,可以蒸馏分离得到更多的有机化合物。整个分离方案中蒸馏使用的热能均由生物油提供,实现分离过程中原料和能量的自给自足。具体的工艺流程见图1。
本发明是利用高沸点溶剂甘油在高温条件下挥发性低的性质,来作为溶剂溶解和稳定生物油中的不挥发组分:如碳水化合物、木质素,抑制其发生结焦,并且作为传热介质使生物油均匀的受热,防止蒸馏过程中由于黏度提高导致的局部过热。通过本发明方法可以使生物油分离与现有的石化工艺接轨,从而得到不同沸点的有机组分和裂解木质素。完全避免了无机酸、碱和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避免了污染,提高了分离过程的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另外,高沸点溶剂-甘油是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可以从生物质中大量获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还具有以下优点:
1、工艺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2、将生物油分离得到挥发性馏分和不挥发性木质素,利用率提高。
3、甘油和水回收循环使用,所需热能由生物油提供,降低了分离过程的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馏分的GC-MS(气质联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使用的生物油由安徽易能公司提供,原料为稻壳,生物油含水率27.65wt.%。实验中样品含水率根据ASTM D 1744标准,采用卡尔-费休法测定;甘油的含量根据内标法使用GC(气相色谱)测定;馏分通过GC-MS进行检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93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