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域全光纤扰动信号前-后判别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8880.5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9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兴群;孙小菡;陈卿;韦朴;丁东;韦恩润;冯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0/08 | 分类号: | H04B10/08;G02B6/42;G01D5/353;G01H9/00;G01L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1109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域全 光纤 扰动 信号 判别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宽域全光纤扰动信号前-后判别方法,其特征是:后台终端(109)控制整个宽域全光纤扰动监控系统工作,可分为前判别法则和后判别法则两种工作模式;当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电路(203)产生控制命令,控制电路(203)控制检测模式的选择,让系统工作在连续波模式,或者工作在脉冲波模式下;在连续波模式下,系统检测是否出现扰动传感信号;而在脉冲波模式下,系统发出和检测定位信号,定位扰动地点;在选定的工作模式下,系统完成与工作模式相对应的光电检测,光电信号在光检电路(202)中,经过放大和调理后,送到数据采集模块(201)中进行采集,采集的信号经过处理后,形成对扰动传感信号处理结果;
前判别法则工作模式下,监控系统在工作状态下,运行在正常工作模式,时刻检测光信号,此时系统工作在连续波模式,经采集后的光信号进行阈值处理,进行快速判别,当监测到的扰动传感信号幅度超过阈值时,进入监控系统异常处理模块(211),事件记录模块(212)记录当前事件,然后进入异常定位模块(213),系统切换到脉冲波模式,发出定位脉冲信号,在确定异常波动点的位置即扰动位置后,通过异常显示模块(214)将结果显示在对应地图位置上;之后,监控系统进入模式识别程序,启动连续波模式,发出连续波光信号,检测和记录扰动传感信号,在模式识别模块(215)中区别出异常扰动传感信号的类别,再经过报警定级模块(216)确定报警级别,从而启动报警装置;
后判别法则工作模式下,系统运行在正常工作模式,时刻检测扰动传感信号,采集后的扰动传感信号进行阈值处理,进行快速判别;当监测到扰动传感信号幅度超过阈值时,进入监控系统异常处理模块(211),事件记录模块(212)记录当前事件,然后进入模式识别模块(215),识别扰动传感信号种类;如果判别出是无害扰动,则系统返回到正常工作模式,如果系统识别为有害扰动,则进入异常定位模块(213),启动脉冲波模式,发出定位脉冲信号;从扰动源散射回来的光信号就是定位光脉冲信号,经过检测后,由异常定位模块(213)迅速确定异常波动点位置,异常显示模块(214)将结果显示在对应地图位置上;确定位置后,系统再根据扰动的性质,经过报警定级模块(216)确定报警级别,从而启动报警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域全光纤扰动信号前-后判别方法,其特征是:异常定位模块(213)采用一种基于高速数据采集和超高速计数方法,高速数据采集卡采集散射回波信号,通过识别算法确定散射回波信号的位置,从而初步确定发生振动源的大致位置,为了屏蔽各种干扰信号,将粗略位置信息转换成为时间门控,确保其它的无效信号不进入计数脉冲。
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域全光纤扰动信号前-后判别方法的判别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中,后台终端(109)的第一输出端(109-1)、LD激光器(101)、光纤放大器(102)、光纤分路器(103)顺序串联连接,光纤分路器(103)的输出端分两路,其中一路接传感光纤(104),另一路与光滤波器(105)、光探测器(106)、放大器(107)、数据采集模块(201)顺序串联连接;数据采集模块(201)还与后台终端(109)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888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肢骨伤可调吊带架
- 下一篇:太阳能热水器出水管的排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