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携带折叠自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97824.X | 申请日: | 2008-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9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吉辰政太郎;赵庚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德荣 |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170天津市河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携带 折叠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携带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公知的折叠自行车主要是以松紧螺栓进行横向折叠,纵向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幅度也较小,虽然鞍座可升降,车把也可升降并可折叠,但是,所述现状不利于迅速地把自行车折叠成更小的占用空间,更不便于携带。
本发明在先申请的200710096000.6号技术文件公开的中轴变速携带折叠自行车趋向解决上述不足,但是经过技术实施,发现原技术方案在制作方面的难度,以及在使用方面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仅能迅速简便地折叠并且便于推拉移动、携带和停放的携带折叠自行车。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携带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操舵机构、驱动机构和行走及制动装置等,车架是由自锁折叠器将前段车架和中段车架连接,在中段车架下部设有中轴齿轮盒,侧后段车架与中段车架连接;自锁折叠器是,前折叠碗设有弹性手柄架,可以卡紧后折叠碗,后折叠碗设有可调支杆架,可调支杆连接手柄,车架展开时手柄和可调支架向后,可调支架轴位于可调支杆连接手柄轴和手柄轴连线的外侧,车架折叠时手柄向右可调支架向前;侧后段车架是,在侧后段支架末端设有轴承碗,轴承碗中心有侧车轴。
操舵机构是由双节自锁折叠器将车把和侧车叉连接;双节自锁折叠器是,两支车把折叠轴连接上中下三段直管,手柄轴连接手柄和上段直管,可调支杆轴连接可调支杆和下段直管,可调支杆连接手柄轴连接可调支杆和手柄,车把展开时可调支杆连接手柄轴位于手柄轴和可调支杆轴连线的内侧,车把折叠时双节自锁折叠器被围入上中下三段直管的折叠中;侧车叉是,在侧车叉支架末端设有轴承碗,轴承碗中心有侧车轴。
驱动机构是由可折曲柄转动内接中轴加速器;可折曲柄是,固定曲柄设有凹凸面,且装有曲柄折叠轴,折叠曲柄装在曲柄折叠轴上,折叠曲柄设有可动凸凹面与固定曲柄的凹凸面结合紧固曲柄;内接中轴加速器是,中轴可分为左右两段,由牙嵌结合螺栓紧固,右段中轴固定有摇臂并装有行星齿轮,太阳齿轮固定有链轮并由轴承安装在右段中轴上,内接中轴使加速器两端入力,由链轮出力。
行走及制动装置是侧后段车架和侧车叉内装侧装花鼓,曲轴制动器制动刹车盘;侧装花鼓是,花鼓管的一端为轴,可装入轴承碗的轴承中,花鼓管的另一端为孔,可装入轴承,前侧装花鼓配装刹车盘,后侧装花鼓配装刹车盘和飞轮;曲轴制动器是,制动架内装有对称的曲轴和刹车板,拉动刹车板时曲轴将其顶向刹车盘。
携带折叠自行车折叠时,前车轮向后车轮合拢折叠,可折曲柄使脚蹬向内折叠,车把向后车轮的驱动侧折叠,折叠完成后,其厚度为鞍座的宽度,其宽度为车轮的外径,其高度为宽度的1.618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自行车占用空间更为减省,使折叠自行车可以轻快走行,简单地折叠和打开,便利地推拉行走和提搬携带,从而提高利用自行车的便利程度,利于节省能源和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车架示意图,
图2是操舵机构示意图,
图3是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4是行走及制动装置示意图
图中:自锁折叠器1 前段车架2 中段车架3 中轴齿轮盒4 侧后段车架5 前折叠碗6 手柄架7 后折叠碗8 可调支杆架9 可调支杆10 手柄11 轴承碗12 侧车轴13 双节自锁折叠器14 侧车叉15 车把折叠轴16 手柄轴17 上段直管18可调支杆轴19 下段直管20 可调支杆连接手柄轴21 下侧板22,上侧板23,车叉管24 可折曲枘25 固定曲柄26 曲柄折叠轴27 折叠曲柄28 活动块29 内接中轴加速器30 中轴31 摇臂32 行星齿轮33 太阳齿轮34 内齿圈35 链轮36 盖板37 侧装花鼓38 制动架39 曲轴40 刹车板41 刹车盘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中,车架是由自锁折叠器1将前段车架2和中段车架3连接,在中段车架3下部设有中轴齿轮盒4,侧后段车架5与中段车架3连接,侧后段车架是在侧后段支架末端连接轴承碗12,轴承碗中心有侧车轴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德荣,未经吴德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78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