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油清净剂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7639.0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6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杨道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道保 |
主分类号: | C10L10/18 | 分类号: | C10L1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 清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油清净剂。
背景技术:
汽车在运行中,发动机进气系统与燃烧室产生大量的沉积物,严 重影响燃料的正常喷射、雾化混合燃烧,结果导致怠速不稳定、加速 性能变差、油耗增加。烃类、CO和NO等有害气体排放量增加,燃 烧室沉积物还会导致局部过热,预燃和爆震使燃烧效果变差。汽车燃 油系统沉积物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由于汽油本身存在胶质、杂 质以及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所携带的锈渣等,导致在汽车油箱进 油管等部位形成类似油泥的沉积物。(2)由于喷嘴进气阀处于较高的工 作温度状态,汽油中存在的烯烃等不稳定的组分极易发生氧化和缩合 反应,形成胶质和树脂状积垢,这些积垢又吸附周围环境的颗粒物质, 最终以积炭的形式沉积在喷嘴、进气阀和燃烧室的部位,防止积垢的 有效方法是在燃油(汽油)中加入汽油清净剂。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新技术的引进及对外汽 车贸易的发展,电喷车的拥有量逐年递增,正在逐步取代原有的化油 器式发动机汽车。由于电喷式发动机燃油喷嘴对沉积物极为敏感,所 以必须使用汽油清净剂来缓解这一恶劣情况的发生。此外,从我国的 车用汽油调和组分构成来看,催化裂化汽油占的比重太大,如:中国 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催化裂化汽油所占比例达73.93%,而美国和欧 洲的催化裂化汽油分别只占36.2%和27%。催化裂化汽油占的比重过 大直接导致汽油中烯烃含量偏高,如果不加入汽油清净剂,会使汽车 尾气排放污染加剧。鉴于目前我国车用汽油普遍存在烯烃含量、硫含 量偏高的现状,要求国内炼油企业在短期内大幅度降低烯烃、硫含量 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入有效的燃油清净剂于无铅汽油中用以抑 制或清除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燃烧室沉积物质的生成,就不失为一种有 效、方便、快捷的解决办法。基于以上考虑,研制生产出适合我国汽 油特点的汽油清净剂,建立一套完善的汽油性能评价标准、加大汽油 清净剂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力度将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油清净剂,它能够有效清除发动机喷 嘴和进气阀积碳;减少尾气中有害气体;节省燃油,提高动力性能, 降低噪音,启动迅速,怠速平稳,加速有力;提高燃油润滑性能,防 止进气阀的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工业规模制备硼钛分子筛催化剂,用硼钛分子筛为催化剂,过氧化物 为氧化剂,制备高收率的环氧化化聚异丁烯;以环氧化聚异丁烯为原 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低压直接胺解制得汽油清净剂的主剂,再配 以辅料无灰分散剂、基础油、抗氧剂、阻聚剂、防锈剂、破乳剂等按 一定的比例加入配料釜中,加热搅拌混匀即可。
按400ppm的比例加入到汽油中,即可减少和防止汽柴油发动机 进气系统和燃油系统沉积物的形成。本产品是一种无氯、高温热稳定 性好及分散性好的汽油清净分散剂的主剂。本发明合成路径反应条件 比较温和,压力不超过0.4MPa,温度低于180℃,在工业生产上易于 实现,且设备投资较小,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可以有效清除 发动机喷嘴和进气阀积碳,下75-85%;可使尾气中有害气体CO 下降50~65%、HC下降50~65.5%,NO下降15~20%;节省 燃油4~16%;提高动力性能,降低噪音,启动迅速,怠速平稳,加 速有力;提高燃油润滑性能,防止进气阀的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 命,减少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双氧水浓度、环氧聚异丁烯转化率与双氧水利用 率随时间变化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工业规模制备硼钛分子筛催 化剂,用硼钛分子筛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制备高收率的环氧 聚异丁烯;以环氧聚异丁烯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低压直接胺 解制得聚异丁烯胺。环氧聚异丁烯是合成聚异丁烯胺的重要原材料, 环氧聚异丁烯转化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聚异丁烯胺产品的最终转 化率,进而影响产品的清净分散性能,考虑到聚异丁烯原料的末端活 性基团含量只有85%,最终产品要达到满意的清净分散效果,环氧 化反应的单步转化率需要达到80%以上。将双氧水滴加到盛有高活 性聚异丁烯的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并且在混酸催化剂的 作用下生成环氧聚异丁烯,再经刮膜蒸发除去水份。
反应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道保,未经杨道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7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