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超细铜粉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7400.3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9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军;武浚;刘会基;张亚红;马骞;张玉祥;邱平;万耿杰;刘世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超细铜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制备球型超细铜粉的方法,涉及一种在同一体系中用两步还原获得球形超细铜粉方法。
背景技术
超细微粒大的比表面、高的表面能,使它具有许多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冶金、化工、轻工、电子、国防、核技术和航空航天等领域表现出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球形超细铜粉是指颗粒尺寸在1nm以上、1μm以下的铜粉,外形近球型。因其价格便宜、且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被广泛用于电学领域,如:导电涂料、导电胶、电极材料等。传统的电解铜粉由于颗粒较大,不适合用于制作超细铜粉,雾化法由于抗氧化问题难以解决,很难推广。现在超细铜粉制备的方法有球磨法、气相蒸汽法、等离子法、γ-射线辐照—水热结晶联合法、金属蒸汽凝聚—原位冷压成形法、冷冻干燥法和液相还原法,前几种属于物理方法,存在成本高、工艺复杂、产量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投资小、产量大、成本低、制备出纯度高、分散性好、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球形超细铜粉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制备球形超细铜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过程是将铜盐溶液加入分散剂分散后,加入氢氧化钠将铜盐转化成氢氧化铜,然后采用葡萄糖进行预还原,最后采用水合肼还原,经陈化、过滤、干燥制备纯度高、分散性好的球形超细铜粉。
本发明的一种制备球型超细铜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盐溶液为硫酸铜、硝酸铜或其水和物中的一种溶液或混合溶液,其铜盐溶液中的Cu离子浓度为10g/L~100g/L。
本发明的一种制备球型超细铜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铜盐溶液加入分散剂分散过程的分散剂为PVP、PVA、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加入量是铜盐溶液中铜质量的1%~5%。
本发明的一种制备球型超细铜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入氢氧化钠将铜盐转化成氢氧化铜过程的控制溶液的pH为9~12、温度为20~50℃。
本发明的一种制备球型超细铜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葡萄糖进行预还原过程是铜盐转化成氢氧化铜反应后,将温度升高到50~70℃时,加入为铜盐溶液中铜质量的1~5倍葡萄糖将氢氧化铜还原至氧化亚铜。
本发明的一种制备球型超细铜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水合肼还原过程是将氢氧化铜还原成氧化亚铜后加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为12~14,然后升温至70~90℃后,加入为溶液铜质量的0.5~5倍的水合肼进行还原。
本发明的一种制备球型超细铜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水合肼还原过程加入的水合肼为水合肼溶液,溶液的浓度为重量浓度8%,采用滴加方式加入,加液速度应该控制在3mL/min~10mL/min。
本发明的一种制备球型超细铜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陈化过程的陈化时间为30~60min。
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在液相体系中,以二价可溶性铜盐为原料、以葡萄糖为预还原剂、水合肼为还原剂将Cu离子还原成铜粉。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NO3)2+2NaOH==Cu(OH)2↓+2NaNO3
2Cu(OH)2+C6H12O6==Cu2O+C6H12O7+2H2O
2Cu2O+N2H4·H2O==4Cu+N2↑+3H2O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铜粉为紫红色,外观近球形,粒径为1~5μm之间可以随意控制,粒径分布窄,含氧量0.1%~1%。制备的球型超细铜粉主要应用于电学领域,经过后期的球磨和包覆,表现出了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采用本发明专利的方法制备的超细铜粉颗粒小,外观呈球型,分散性良好,完全适合各方面对超细铜粉的要求。本发明所用试剂广泛易得,工艺方法简单,使得制备的超细铜粉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铜粉的扫描电镜照片,放大倍数为1000倍。
图2为实施例2制得的铜粉的扫描电镜照片,放大倍数为100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7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乙烯抗菌自洁给水管材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磁灶限时自动通断电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