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知因特网服务事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7254.4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7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勇;陈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W88/0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 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知 因特网 服务 事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知因特网服务事件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特定的来电显示及事件总结页面通知因特网服务事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与科技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或行动电话等电子装置已可轻易地连接因特网,令使用者可通过因特网使用许多不同的因特网服务,例如浏览网页、联机实时通服务或读取电子邮件。若因特网服务传送事件数据至电子装置,例如收到新的电子邮件或实时通讯息等,唯有当电子装置处于和因特网服务联机的状态、且相关应用程序已开启时,该电子装置才会实时地收到该事件数据,若电子装置并未联机因特网或开启相关应用程序,则使用者将无法实时地得知与收到该事件资料。
由于联机因特网对于个人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而言,已是极为普遍的应用,因此因特网通讯费用已趋平稳、合理。然当利用具上网功能的行动电话联机因特网时,由于行动因特网的通讯费用较高,特别是在跨国或跨网漫游时所需的通讯费极为昂贵,因此使用者并不会随时让行动电话保持在联机因特网的状态,因而无法实时地收到事件数据。为此,有业者发展出一种具有定期联机上网查询功能(例如收取电子邮件、收取实时通讯息)的行动电话,其主要是在行动电话上会安装一查询程序或执行绪,以自动执行供接收因特网服务的事件数据的相关应用程序等。
然对于一般为了省电而采用计算能力较弱的处理单元或使用较少内存的行动电话而言,若同时执行多个供接收因特网服务的事件数据的相关应用程序,将可能因处理资源消耗过大而造成行动电话的基本功能不稳定,且耗电量亦较大;此外,由于行动电话是使用电池作为电源供应来源,且近年来行动电话的体积制作得越来越小,因此相对地电池的体积亦必须缩小,如此将使电池的使用时间受到极大的限制,是以,上述具有定期联机上网查询信息功能的行动电话的整体使用时间亦受到定期联机上网查询信息的功能影响而缩短。
再者,由于该因特网服务的相关应用程序必须保持在执行状态,才能接受到因特网服务所送出的事件资料。当使用者将行动电话关机后再次重新开机时,倘该因特网服务的相关应用程序并未执行,则事件通知讯息即无法送达。惟若要求使用者每次开机行动电话均必须记得执行相关应用程序,则不符合一般行动电话使用者的操作习惯。
因此,有些因特网服务供货商设计了利用文字简讯、多媒体讯息或是WAP PUSH讯息通知行动电话使用者有新的事件数据,以克服上述问题。然如此一来,不但因特网服务供货商必须支付庞大的讯息传送费用,且由于某些国家的电信收费规则规定发送讯息与接收讯息的一方均必须付费,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藉由发送简讯通知事件数据的方式,仍可能令使用者必须负担额外的费用。因此,现有因特网服务事件的通知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检讨,并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通知因特网服务事件的方法在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方法又没有适切的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通知因特网服务事件的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通知因特网服务事件的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通知因特网服务事件的方法,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通知因特网服务事件的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通知因特网服务事件的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通知因特网服务事件的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通过整合电信网络以及数字通讯网路两者的特性,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行动电话的因特网服务、且有效节省使用者与因特网服务供货商成本的事件通知方法,非常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7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