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设备和终端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7186.1 | 申请日: | 200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8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道昭;森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锦华;郇春艳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设备 终端 单元 | ||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7年5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No.JP-2007-133432的优先权,其公开通过参引全部合并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LCD)设备和终端单元,以及更具体地说, 涉及在每一像素中包括反射区和透射区的LCD设备,以及包括所述 LCD设备的终端单元。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透反型LCD设备,在该LCD设备的每一像素中,包括 反射区和透射区。如果透射LCD设备在透射区中使用诸如IPS(面内 切换)模式或FFS(边缘场切换)模式的横向电场模式,而在反射区中 使用纵向电场,则存在反射模式在任何时间都表现亮态,而与电压是 否施加到反射区中的液晶(LC)层无关的问题,尽管透射模式在常黑 模式中起作用。
专利公开JP-2003-344837A描述了一种用于通过在反射区中采用 纵向电场,以及特定结构,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其中,从对向基板 侧看,与一般采用的通常的0度或90度不同,偏光膜的偏光轴和LC 层的光轴间的角度被设置成45度。然而,在该结构中,透射模式涉及 在LC层的内部光的偏光状态发生变化,由此在透射区中,当显示暗态 时,具有不良图像特性的问题。
如果在透射区和反射区中均采用横向电场模式,则存在称为黑-白 反转问题的问题,其中,在典型的驱动方案中,反射区呈现常白模式, 而透射区呈现常黑模式。在专利公开JP-2005-338256A、 JP-2006-171376A、JP-2006-71977A以及JP-2006-139286A中描述了通 过仅在反射区中采用延迟膜解决黑-白反转问题的技术。该技术大致包 括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反射模式使用横向电场模式,延迟膜设置在对向基 板侧上并具有对应于半波长膜(λ/2膜,λ是光的波长)的延迟,LC层 具有对应于四分之一波长膜(λ/4膜)的延迟,反射膜设置在LC层的 后侧,由此反射模式以常黑模式操作。
第二种类型是反射模式使用横向电场模式,对向基板不设有延迟 膜,LC层充当λ/2膜,λ/4膜设置在LC层的后侧,以及反射膜设置在 λ/4膜的后侧,由此,反射区在常黑模式中起作用。在第一和第二种技 术中,在显示暗态时,LC层和延迟膜的组合充当宽带λ/4膜。
JP-2005-338256A在反射区中引入了λ/2膜以解决上述黑-白反转 问题。更具体地说,使用横向电场的IPS-模式透射LCD设备包括对于 在透射LCD设备的情况下覆盖整个像素区的偏光膜、在反射区中具有 λ/2延迟的延迟膜、以及在反射区中具有λ/4延迟的LC层。
JP-2007-41572A描述了一种LCD设备,其中,反射模式使用第一 灰度级信号,透射模式使用通过反转该第一灰度级信号获得的第二灰 度级信号,以便解决黑-白反转问题。该技术称为信号反转驱动方案, 而两个驱动信号间的关系称为反极性关系。图12显示了在该专利公开 中描述的LCD设备中的像素的结构。像素50包括包含第一像素电极 55和第一公共电极53的反射区51以及包含第二像素电极56和第二公 共电极54的透射区52。通过在第一像素电极55和第一公共电极53间 生成的电场驱动反射区51中的液晶(LC)层,而通过在第二像素电极 56和第二公共电极54间生成的电场驱动透射区52中的LC层。通过 各自的薄膜晶体管(TFT),为第一和第二像素电极55、56施加相同 的像素信号。
在图12的LCD设备中,反转施加到透射区51中的第一公共电极 53的第一公共电极信号以生成施加到透射区52中的第二公共电极54 的第二公共电极信号,由此使用信号反转驱动方案。在该结构中,为 反射区51中的LC层施加5V,而为透射区52中的LC层施加0V。由 此,通过施加电压,仅在反射区51中转动LC层中的LC分子的光轴 或长轴,从而解决黑-白反转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未经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71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倒酯标准物质的纯度测定方法
- 下一篇:湿式制动液加注机及其加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