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发电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6817.8 | 申请日: | 200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5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胡修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修泰 |
主分类号: | H02N2/00 | 分类号: | H02N2/0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方法 | ||
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力发电方法,避免使用蒸汽驱动涡轮机。
所属技术领域背景:
众所周知,现在的火力发电厂是将介质(水)加热形成高压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 电。成本高,必须大规模,才有实际意义。
近年来,人们发明了碱金属热力发电技术,用于中温热力发电,排热温度在300℃左 右,但不能用于低温热力发电。碱金属热力发电技术即使用于中温发电,目前也没形成商 业气候。
而低温热力发电的需求非常广泛,特别是100℃以下热源的低温条件比比皆是,但苦 于没有相应技术加以利用而被大量浪费。如太阳热、发动机水箱余热、发动机排气余热、 设备热、灯具热、钢铁厂余热、发电厂余热、化工厂余热、水泥厂余热、地热、供暖等。 偏远地区用生活热获得电力,也将极具前景。目前利用这些余热的系统要么成本很高,要 么根本不存在。
利用太阳能是人们的努力方向,现在比较成功的是太阳光伏发电,效率最多在1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是要提供一种高效廉价的热力发电方法,而且避免使用蒸汽轮机。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
设置薄板材料和压电材料,薄板材料和压电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称膨胀系数绝对 值较大的材料为形变材料;
所述压电材料为LE型,即垂直于电轴伸缩的压电材料;
所述薄板材料和压电材料平行连接,称此组件为热电片;
在热源与形变材料之间设置一种传热介质;
在冷源与形变材料之间设置另一种传热介质;
膨胀发电过程为,不允许形变材料与冷源之间的传热,允许形变材料与热源之间的传 热,使形变材料膨胀,在压电材料上形成某方向的应力,输出某极性(如正)的电流;
收缩发电过程为,不允许形变材料与热源之间的传热,允许形变材料与冷源之间的传 热,使形变材料收缩,在压电材料上形成与上述方向相反的应力,输出与上述极性相反的 电流。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图中1为薄板材料,可以是各类金属;2为LE型压 电材料。薄板材料和压电材料可以完全粘合在一起,也可以在周边粘合。
假定薄板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比较大,而且具有热胀冷缩特性,这时它就是形变材料。 薄板材料在传热介质里受热时,必然膨胀,使压电材料内部受到张力,输出一个方向的电 流。薄板材料冷却时,必然收缩,使压电材料内部受到压力,输出另一个方向的电流。在 现实中,压电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大致在5~8E-6,而普通钢材的线膨胀系数在1.1~1.5E-5 左右,约为压电材料的2倍;铝合金的线膨胀系数2.4E-5左右,约为陶瓷的3倍,所以铝 合金为首选。
假定压电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比较大,而且具有热胀冷缩特性,这时它就是形变材料。 压电材料在传热介质里受热时,必然膨胀,由于薄板材料的变形小,压电材料内部受到压 力,输出一个方向的电流。压电材料冷却时,必然收缩,内部受到张力,输出另一个方向 的电流。这时的薄板材料应该选用殷钢,它的线膨胀系数可以为0,甚至为负数。
根据上述变形情况,压电材料应该选用LE型的,它垂直于电轴方向伸缩,可以将压 电材料的输出电极附在两个大表面上,比较理想。
传热介质选用流体时,传热介质可以在形变材料表面流动。如果使用液态流体,控制 流体的就是水阀门或水闸。如果使用气态流体,控制流体的就是气阀门或风挡。总之,只 要使热电片交替与热源和冷源实现热交换,就能发电。
要实现大规模发电,就要同时使用多个热电片。在多个热电片组成的系统中,为了平 衡热源负载和冷源负载,就应该让这些热电片轮流地、分散地与热源和冷源发生热交换。
图2为一种热力发电装置,3~10为8个热电片的形变材料;11~18为8个热电片的 压电材料;8个热电片排列成发电轮;19为风扇;20为隔板,隔板上为常温常压大气, 隔板下为常压温水池21。本装置有约3个热电片在温水池21里面,接受加热,也有约3 个热电片在常温大气里面被冷却。旋转发电轮,8个热电片轮流发出不同极性和相位的电 流。这种装置适用于余热发电。
两侧的传热介质可以不同,如:上为气体,下为液体;上为大气,下为火焰等。
很显然,在图2中,将温水池换成火焰将得到另一种发电装置。这种装置适用于大型 火力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修泰,未经胡修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68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