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火罐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96533.9 | 申请日: | 2008-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悦;李青山;汪杭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悦 |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A61M1/08;A61N5/06;B29C45/00;B29D24/00;B29D31/00;B29K7/00;B29K31/00;B29K70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6004河北省秦皇岛河北大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释放 负离子 发射 红外线 火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医疗保健器材,具有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功能的拔火罐。
发明背景: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
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罐有三种:玻璃罐、竹罐、陶罐。这些传统火罐功能单一,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火罐功能单一的缺点,通过改变火罐的制备方法得到一种具有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功能的火罐。其特征在于能够改变罐内介质成分,永久释放对人体有益的空气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并具有独特的外形。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种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火罐,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Anion系列负离子添加剂:0-50;聚合物:0-60;助剂:0-20;填料:0-50。
Anion系列负离子添加剂是将六环石等天然矿物制备成微米级的超细微粉。这种超细微粉具有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杀菌、除臭等功能,可广泛的应用于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中。本发明采用由Anion系列负离子添加剂制备成的微米级的系列超细粉体,通过掺杂共混的方法,加入到天然橡胶、聚乙烯、ABS树脂等高分子材料中,Anion系列的超细微粉在组合料中具有非常好的分散性,在加工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工艺缺陷。
一种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火罐制备工艺:
按配方量称取各原料,混合,在一定温度下搅拌,然后一起加入到注塑机注塑成型,取出后即可得到一定外形的成品火罐。
本发明制成的火罐在使用过程中,利用Anion系列负离子添加剂在温热作用下发射远红外,并能永久释放负离子的特性。改变了罐内的介质成分。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加速淋巴循环,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了传统拔火罐的作用和功效
以下采用实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一种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线火罐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1
Anion系列负离子添加剂:10g,聚合物:50g,助剂:10g,填料:30g。
制备工艺:
按配方量称取各原料,混合,在一定温度下搅拌,然后一起加入到注塑机注塑成型,取出后即可得到一定外形的成品火罐。
实施例2
Anion系列负离子添加剂:40g,聚合物:50g,助剂:10g,填料:10g。
制备工艺:
按配方量称取各原料,混合,在一定温度下搅拌,然后一起加入到注塑机注塑成型,取出后即可得到一定外形的成品火罐。
实施例3
以六环石为基本原料,经过机械加工亦可获得释放负离子、发射远红外的火罐。负离子发射力量在1170个/cm3,远红外发射在0.88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悦,未经李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65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