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电缆压接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6321.0 | 申请日: | 2008-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罗会雄;李祖辉;郑继恩;高北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卡罗来纳康姆斯科普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H01R4/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 青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电缆 接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同轴电缆的电连接器。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有经济效益的低损耗的连接器,该连接器适于使用普通手动工具现场安装在柔性和或半刚性外导体同轴电缆上。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低成本压接连接器,通过在连接器本体上施加向心压接力这种方法来紧固到同轴电缆端,这些连接器以前依赖于耦合到本体的集成内套筒来防止同轴电缆在压接力下损坏。该同轴电缆被插入本体的电缆端,抵靠套筒,该套筒在外导体和电缆介质之间被驱动。依赖于使用的同轴电缆,可能会难以将外导体和电缆介质分开以便于允许内套筒插入外导体和电缆介质之间,这将妨碍连接器的安装。本体然后压接支撑外导体的内套筒,在外导体和连接器本体之间形成一个稳固的机械和电气连接。
介于本体和内套筒之间的、朝向连接器本体的电缆端开口的狭窄的环形槽被设为合适的尺寸以易于接收电缆的外导体,但是不能大到使在压接时本体必须变形的距离将导致本体破裂。这种尺寸冲突使得难以在电缆和连接器本体之间运用可靠的和或有经济效益的环境密封件以防止湿气渗入互连空隙从而降低连接的电特性。
电缆和连接器工业中的竞争使得改进互连的电特性的同时降低安装时间、减少所需的安装工具、和或节约连接器生产成本和或材料成本变得更加重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同轴连接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半刚性外导体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包括:本体,设置有在连接器端的连接接口、本体孔眼和在本体的外表面周围的压接区;以及柱状套筒,具有套筒孔眼,该孔眼的尺寸被设计为可接收外导体通过;本体孔眼的尺寸被设计为可将外导体和安装于外导体上的套筒以及向后折叠到套筒上的外导体一起接收到沿本体孔眼相应于压接区的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将同轴电缆和连接器互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走同轴电缆的外护套的一部分;在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上放置柱状套筒;将外导体折叠在套筒上;将同轴电缆插入本体的本体孔眼内,直到套筒在本体的压接区下;并且施加压接力使压接区变形,从而使外导体夹紧在套筒和本体之间。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半刚性外导体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包括:本体,其具有在连接器端的连接接口、本体孔眼和在本体的外表面周围的压接区;本体孔眼具有向内伸进本体孔眼的电缆肩部;环境密封件,其位于本体孔眼的密封槽中,接近本体的电缆端;并且柱状套筒,具有套筒孔眼,该孔眼的尺寸被设计为可接收外导体通过;本体孔眼的尺寸被设计为可将外导体和安装于外导体上的套筒以及外导体向后折叠到套筒上的一部分接收到沿本体孔眼相应于压接区的位置。
附图说明
这里的附图,并入说明书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连同上面给出的本发明的概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外侧和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本体的外部等角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本体的侧面和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本体的外部电缆端视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套筒的外部等角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外侧和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套筒安装在电缆上。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外侧和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套筒安装在电缆上,且外导体折叠在套筒上。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外侧和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电缆和套筒插入本体孔眼。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外侧和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电缆和套筒在施加压接力之后插入本体孔眼的。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具有F型连接接口的可选实施例的外侧和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具有F型连接接口的可选实施例的外侧和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电缆和套筒插入本体孔眼内。
零件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卡罗来纳康姆斯科普公司,未经北卡罗来纳康姆斯科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63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