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硫的复分解催化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95607.7 申请日: 2008-04-29
公开(公告)号: CN101298462A 公开(公告)日: 2008-11-05
发明(设计)人: R·卡德罗夫;A·萨德柯斯卡;K·格雷拉;M·巴尔巴休维茨 申请(专利权)人: 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07F15/00 分类号: C07F15/00;B01J31/22;B01J31/30
代理公司: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于辉
地址: 德国*** 国省代码: 德国;D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分解 催化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式(I)的新型过渡金属络合物、制备这些过渡金属络合物的 方法、和该过渡金属络合物在复分解(metathesis)反应中作为催化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复分解反应是指其中在双键或三键上的正式(formal)取代基被交换的 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包括非环状二烯的寡聚反应和聚合反应(ADMET), 或环烯烃的聚合反应(ROMP),以及通过闭环复分解反应(Ring-Closing Metathesis,RCM)合成不同大小的环状化合物。此外,已知不同烯烃的交叉 复分解反应(crossed metatheses,CM)及烯烃和炔烃的复分解反应(烯-炔复分 解反应)。大量基础研究对理解这种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综述参见:Handbook of Metathesis,Ed.R.H.Grubbs,WILEY-VCH, Weinheim,2003)。

许多催化剂系统可用于烯烃复分解反应。特别是Schrock的研究提出 钼的和钨的亚烷基络合物作为第一种明确定义的催化剂(J.S.Murdzek,R.R. Schrock,Organometallics,1987,6,1373-1374)。然而,发现这些络合物的缺 点为其高敏感性。近来,已经建立了具有膦配体的钌-亚烷基络合物(P. Schwab等Angew.Chem.Int.Ed.Engl.1995,34,2039-2041;P.A.van der Schaaf等J.Organometallic Chem.2000,606,65-74)。这些络合物对极性官 能团具有高耐受性,并且对空气和水稳定。作为配体的N-杂环卡宾(NHC) 的引入不仅使这些系统的活性进一步增大,而且由于配体球(ligand sphere) 显著的可变性,为该反应提供了新的控制方法(DE 19815275和T.Weskamp, W.C.Schattenmann,M.Spiegler,W.A.Herrmann Angew.Chem.1998,110, 263-2633)。通过添加配位上更不稳定的配体进一步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 (DE 19902439和T.Weskamp,F.J.Kohl,W.Hieringer,D.Gleich,W.A. Herrmann Angew.Chem.,1999,111,2573-2576)。代表性的实例为络合物A 和B。

Gessler等人(Tetrahedron Lett.2000,41,9973-9976)和Garber等人(J.Am. Chem.Soc.2000,122,8168-8179)描述了同时含有异丙氧基亚苄基配体和N- 杂环卡宾配体的钌络合物。这些所谓的“绿色”催化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且可以任选地循环使用。

专利WO 9900397描述了特别适合ROMP的催化剂C和D。这种高活 性复分解催化剂的其他实例(E和F)描述于申请WO 2005094345中。

文献中描述了侧链中具有含硫单元的复分解催化剂的一些实例(P.A. van der Schaaf等J.Organometallic Chem.2000,606,65-74中的络合物H、 专利CN 2005100803792中的络合物J1和M.Bieniek等J.Organomet. Chem.2006,691,5289中的络合物J2)。

然而,仍然需要新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系统,所述催化剂系统稳 定且此外还具有可控的高活性,并且可以用作现有催化剂的替代催化剂。 特别是从整体上来看,从经济的和/或生态学的角度上考虑,所述催化剂应 该优于现有技术的催化剂。

发明内容

出人意料地,目前已发现了式(I)的化合物

其中

M为Ru或Os,优选为Ru,

L和L’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为不带电荷的电子供体,

X1和X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阴离子配体,

R是氢,环状、直链或支链烷基基团或任选地被取代的芳基基团,

Z是与金属直接配位的含硫单元,并且

A是共价连接Z单元和卡宾碳的桥,且n是0或1,优选为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5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