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矩限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5324.2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蒲田真一;外园佳孝;冈本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52 | 分类号: | B65H3/52;B65H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矩 限制器 | ||
1.一种转矩限制器,具有内轮体、卷绕于上述内轮体的螺旋弹簧、和内插卷绕着上述螺旋弹簧的状态下的内轮体的中空外轮体,上述螺旋弹簧具有卷绕于上述内轮体的外周面上的卷绕部、和从上述卷绕部的卷绕终端部以上述内轮体的轴线为基准向径向外方延伸的钩部,在上述外轮体的周壁上设有上述钩部卡入的缝隙,在绕轴线固定上述内轮体的状态下,若朝向缓和上述螺旋弹簧的紧固力的绕轴线一方侧的开放侧对上述外轮体施加超过该紧固力的旋转转矩,则上述外轮体向绕轴线一方侧旋转;其特征在于,
上述缝隙具有开放侧抵接面和锁紧侧抵接面,该开放侧抵接面当在上述外轮体上作用有朝向开放侧的旋转转矩时、与上述钩部抵接,该锁紧侧抵接面当在上述外轮体上作用有朝向与开放侧相反的绕轴线另一方侧的锁紧侧的旋转转矩时、与上述钩部抵接;
在上述外轮体上设有锁紧侧凸部,该锁紧侧凸部具有锁紧侧延伸面,该锁紧侧延伸面从上述锁紧侧抵接面向径向内方延伸、当在该外轮体上作用有朝向锁紧侧的旋转转矩时与上述锁紧侧抵接面一起与上述钩部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锁紧侧凸部的内周面为随着从上述锁紧侧延伸面所在侧朝向绕轴线一方侧而逐渐位于径向外方的倾斜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轮体的周壁具有:形成上述锁紧侧凸部并至少围绕上述卷绕部的卷绕终端部的轴线方向第一区域、从上述轴线方向第一区域向轴线方向一方侧延伸并至少围绕上述卷绕部的卷绕始端部的轴线方向第二区域、和从上述轴线方向第二区域向轴线方向一方侧延伸的轴线方向第三区域;
上述轴线方向第三区域具有大于上述内轮体的外径且小于上述卷绕部的外径的第三内径;
上述轴线方向第二区域具有大于上述卷绕部的外径的第二内径;
上述轴线方向第一区域除了形成有上述锁紧侧凸部的区域以外,具有大于上述第二内径的第一内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弹簧以上述卷绕始端部和上述卷绕终端部的以上述内轮体的轴线为基准的周向位置彼此不同的方式,卷绕在上述内轮体上;
上述轴线方向第二区域,在包括与上述卷绕终端部的周向位置对应的周向位置的周向第一区域中具有上述第二内径,并且,在包括与上述卷绕始端部的周向位置对应的周向位置的周向第二区域中具有大于上述第二内径的内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向第二区域具有上述第一内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轮体设有开放侧凸部,该开放侧凸部具有开放侧延伸面,该开放侧延伸面从上述开放侧抵接面向径向内方延伸、当在该外轮体上作用有朝向开放侧的旋转转矩时与上述开放侧抵接面一起与上述钩部相抵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轮体设有开放侧凸部,该开放侧凸部具有开放侧延伸面,该开放侧延伸面从上述开放侧抵接面向径向内方延伸、当在该外轮体上作用有朝向开放侧的旋转转矩时与上述开放侧抵接面一起与上述钩部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轮体设有开放侧凸部,该开放侧凸部具有开放侧延伸面,该开放侧延伸面从上述开放侧抵接面向径向内方延伸、当在该外轮体上作用有朝向开放侧的旋转转矩时与上述开放侧抵接面一起与上述钩部相抵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轮体设有开放侧凸部,该开放侧凸部具有开放侧延伸面,该开放侧延伸面从上述开放侧抵接面向径向内方延伸、当在该外轮体上作用有朝向开放侧的旋转转矩时与上述开放侧抵接面一起与上述钩部相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确有限公司,未经新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532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