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筒形隔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2643.8 | 申请日: | 200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9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平野行信;西前浩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F16F15/08;B60K5/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振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形隔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支架等中的筒形隔振装置,该筒形隔 振装置在弹性腿上设有突起以抑制由于突起的共振导致的颤动现象, 本发明尤其涉及突起的耐久性改进了的筒形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于隔离发动机等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车体的筒形隔振装置中, 已知一种筒形衬套,其中用作动态减震器质量(质量部分)的质量突 起设在弹性腿上,以抑制质量突起共振导致的颤动现象(见专利参考 1)。颤动现象是这样一种现象,即在弹性腿弯曲共振时在与振动方向 相斥的方向上的变形而逐渐产生动态弹簧刚度的峰值。
专利参考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H03-117137。
图10示出上述现有技术的筒形衬套,其中内筒120和外筒130 分别设在内侧和外侧,并且水平的弹性腿140将内筒120和外筒130 连接。弹性腿140基本上水平地从内筒向左右延伸,以连接到外筒130。 一对质量突起150从弹性腿140两横向侧一体地凸出,以便抑制由于 在弹性腿140弯曲共振时的共振所导致的弯曲共振。
图11示出一个供参考的例子,表示本发明的前提,其中,在筒形 发动机支架中设有质量突起,该筒形发动机支架具有基本上为倒V形 的弹性腿。发动机支架1具有分别设在内和外的内筒2和外筒3,内 筒2和外筒3由弹性腿4连接。当在内筒2的轴向看时,弹性腿4形 成基本上倒V形,或是基本上拱形,弹性腿4具有一对左右腿部。在 弹性腿4每个腿部的横向侧形成有一体凸出的质量突起5。
在本发明中,正视图是从筒形隔振装置例如发动机支架1等中内 筒的轴向看的视图。本发明中的每个方向都是基于图11(或下面将说 明的图1)所示的状态,图11为正视图,其中,该图中的上下方向和 左右方向分别指的是发动机支架1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在安装到 车体上的状态下,上下方向相应于要被隔离的主振动的输入方向(箭 头Z所示方向),也相应于静态载荷的加载方向。此外,术语“内侧” 表示在正视图中朝着内筒2的方向(而在侧视图或垂直于轴线的方向 看的其它视图中,表示朝向沿着内筒轴向的纵向的中心的方向)。
弹性腿4沿着内筒2的周边通过硫化焊接等方式与其连接,并且 连接部分形成了内限制部分6。通过位于内限制部分6最外侧位置的 点6a的竖直方向切线表示内限制线L1。相似地,弹性腿4通过硫化 等方式连接到外筒3的内壁,并且该连接部分形成了外限制部分7。 当弹性腿4以拱形连接到内筒2和外筒3上时,外限制部分7是弹性 腿4外边缘部分的延长线与外筒3之间的交叉点,弹性腿4外边缘部 分的延长线形成了较大拱形部分4a、4b或位于弹性腿4的拱形部分 4c、4d的中间部分上的直线部分4e、4f。上侧外限制部分7a位于外 限制部分7的上侧,而下侧外限制部分7b位于外限制部分7的下侧。
通过下侧外限制部分7b的竖直线表示外平行线L2。附图标记L3 表示通过上侧外限制部分7a并与内筒2外周边的点6b相连的切线。 附图标记L4表示通过下侧外限制部分7b并与直线L3平行的直线。 并且,连接上侧外限制部分7a与下侧外限制部分7b的线表示外限制 线L5。此外,附图标记L6表示与外限制线L5平行且与内筒2外周 边相切的线。与外限制线L5和平行线L6平行并位于它们之间的中间 位置的直线表示中间线L7。直线L3是连接上侧外限制部分7a和内 筒2外周边的接触点6b的切线。直线L4是通过下侧外限制部分7b 并与直线L3平行延伸的线。
质量突起5在正视图中为圆形,并位于内限制线L1和外平行线 L2上。即,质量突起5相对较大,且直径大于内限制线L1与外平行 线L2之间的距离d。质量突起5与中间线L7重叠,并且质量突起5 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中间线L7的内侧。此外,质量突起5具有预定质 量以用作抵抗弹性腿4振动的动态减震器,并且质量突起5被设定成 在弹性腿4的共振频率范围中逐渐产生共振。
图4表示动态特性与激励频率的关系。虚线所示的曲线表示没有 质量突起5的比较例的动态弹簧刚度曲线。通过弹性腿4的弯曲共振, 在900Hz附近达到大的动态弹簧刚度峰值“a”。在该峰值“a”处,隔振 效果有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下橡胶株式会社,未经山下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26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