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r的苯基-吡唑配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91983.9 申请日: 2004-03-24
公开(公告)号: CN101429219A 公开(公告)日: 2009-05-13
发明(设计)人: M·E·汤普森;A·塔玛尤;P·德约罗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主分类号: C07F15/00 分类号: C07F15/00;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任宗华
地址: 美国加***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ir 苯基 吡唑 配合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3月24日、申请号为200480012693.0 发明名称为“Ir的苯基-吡唑配合物”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1]本发明涉及且要求2003年3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 60/457012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参考将其整体引入。

发明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器件(OLED),和更具体地涉及在这种 器件中使用的磷光有机材料。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当掺入到OLED 内时具有改进的电致发光效率的磷光材料。

背景技术

[0003]由于许多原因,利用有机材料的光电器件变得愈加有利。 制造这种器件所使用的许多材料相对便宜,因此有机光电器件比无机 器件具有成本优势的可能性。例外,有机材料的固有性能,如其挠性, 可使得它们非常适合于特定的应用,如在挠性基底上制造。有机光电 器件的实例包括有机发光器件(OLED)、有机光敏晶体管、有机光电池 和有机光检测器。对于OLED来说,有机材料可具有比常规材料有利的 性能。例如,可通常容易地用合适的掺杂剂调节有机发射层发光时的 波长。

[0004]此处所使用的术语“有机”包括制造有机光电器件可使用 的聚合物材料以及小分子有机材料。“小分子”是指不是聚合物的任 何有机材料,并且“小分子”实际上可以相当大。在一些情况下,小 分子可包括重复单元。例如,使用长链烷基作为取代基并没有将该分 子从“小分子”组中除去。也可将小分子例如作为聚合物主链上的侧 挂基团或者作为主链的一部分掺入到聚合物内。小分子也可起到枝状 体(dendrimer)核心部分的作用,所述枝状体由在核心部分上形成的一 系列化学壳组成。枝状体的化学部分可以是荧光或磷光小分子发射体。 枝状体可以是“小分子”,并且认为目前在OLED领域中使用的所有枝 状体是小分子。

[0005]OLED利用当施加电压到器件上时发射光的薄的有机膜。 OLED正变为在诸如平板显示器、照明和背面照明之类应用中使用的日 益令人感兴趣的技术。在美国专利No.5844363、No.6303238和 No.5707745中公开了数种OLED材料和结构,在此通过参考将其全部 内容引入。

[0006]OLED器件通常(但不总是)通过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发射光, 并且一个或多个透明电极可用于有机光电器件中。例如,透明电极材 料,如氧化锡铟(ITO)可用作底部电极。也可使用透明的顶部电极,如 在美国专利No.5703436和No.5707745(在此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引 入)中公开的透明的顶部电极。对于仅仅通过底部电极发射光的器件来 说,顶部电极不需要透明,并且可以由具有高导电率的厚且反射金属 层组成。类似地,对于仅仅通过顶部电极发射光的器件来说,底部电 极可以不透明和/或具有反射性。在电极不需要透明的情况下,使用较 厚的层可提供更好的导电率,并且使用反射电极可通过将光反射回透 明电极,从而增加通过其它电极发射的光量。在两个电极透明的情况 下,也可制造完全透明的电极。也可制造侧面发射OLED,并且在这种 器件中,一个或两个电极可以不透明或者具有反射性。

[0007]此处所使用的“顶部”指离基底最远,而“底部”指离基 底最近。例如,对于具有两个电极的器件来说,底部电极是最接近基 底的电极,并且通常是制造的第一电极。底部电极具有两个表面,即 最接近基底的底部表面和远离基底的顶部表面。在第一层描述为布置 在第二层上的情况下,第一层远离基底布置。可在第一与第二层之间 存在其它层,除非另外说明第一层与第二层“物理接触”。例如,阴 极可描述为布置在阳极上,尽管可在其间存在各种有机层。

[0008]此处所使用的“可处理的溶液”是指能溶解、分散或输送 和/或从液体介质中沉积的溶液或者悬浮液形式。

[0009]磷光发射分子的一种应用是全色显示器。这种显示器的工 业标准要求适合于发射特定颜色(称为“饱和”色)的像素。特别地, 这些标准要求饱和的红色、绿色和蓝色像素。可使用本领域公知的CIE 坐标测定颜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未经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1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