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化硅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1441.1 | 申请日: | 200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5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旭宏 |
主分类号: | C01B31/36 | 分类号: | C01B31/36;C01B33/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5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 ||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碳化硅,并给出了该碳化硅的生产方法和用途。
目前工业上碳化硅主要分为普通碳化硅和半导体级碳化硅(碳化硅单晶体)。
工业上生产普通碳化硅,一般有两类方法:硅石或硅石粉的碳热还原法,将硅石/粉(即 二氧化硅)和含碳材料按适当的配比混合成反应料,置于保温容器内,利用电阻或其他方式 加热,使反应料在1400~2600℃左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碳化硅,这种方法可用来生产黑 碳化硅和绿碳化硅;硅和碳直接反应法,将单质硅(如金属硅)粉和碳粉在一定温度下直接 化合反应生成碳化硅,通常有固相反应和气相反应,区别是不同的反应原料,混合方式和加 热方式。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02122377.7,89103262.2详细描述了可归类于以上碳热还原法和碳 热法的碳化硅生产方法。
以上方法生产的普通碳化硅,呈颗粒状,大小约在0.1~6mm,颗粒是不规则结构,或由 颗粒结成疏松或坚硬不规则团块,通常呈现黑色或者绿色,是碳化硅微晶体混合体,含碳化 硅通常在90~95%,最高可达98.5~99%,除含有未反应的碳和硅、吸附有大量气体,包括 氮、氧等外,还含有未反应的碳、硅(或硅石)和大量其他元素杂质。这是由于原料碳和硅 石或者硅中所含的杂质元素进入其中。主要用作高级耐火材料、磨料及冶金原料。
生产碳化硅陶瓷材料一般需要较高纯度的碳化硅粉。由于以上方法直接获得的碳化硅通 常纯度不够,用于生产功能陶瓷材料的纯度大于96%的碳化硅通常由碳化硅超细粉末经化学 清洗除去杂质的办法获得,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0610115158.9中所提供的方法。
粉末粒径越细,化学清洗(酸洗和碱洗等)可能达到的纯度越高,理论上,粒径在微米 级时,纯度可能达到99%左右,杂质元素,例如铝,可以降低到数百ppm。但是,碳化硅是 超硬材料,很难通过机械加工获得微米以下粒径;并且粒径达到微米或亚微米时,采用化学 清洗提纯的方法,因吸附作用增加,实际上很难操作。
半导体级碳化硅通常是碳化硅单晶体,具有很高的纯度,通常采用化学汽相淀积法或蒸 发法生产。例如,将碳化硅原料置于真空炉或保护气氛炉中加热,碳化硅蒸发后重结晶,如 中国专利申请200510042914.5描述;中国专利申请97102232.1描述了通过提供含硅和 碳的混合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下,发生化学反应,在基底上离析出碳化硅晶体薄层。
类似的方法还用来制作具有特定电学特性的结构性(分层的)碳化硅材料,例如PN结。 制做半导体碳化硅材料,其PN结电学特性来自于高纯度碳化硅单晶中掺杂有N型掺杂剂, 如氮、第十五号元素;和P型掺杂剂,如铝,第五号元素。掺杂剂的浓度,依据不同的电学 特性要求,可以在1015~1019cm-3,这些掺杂剂通常在碳化硅单晶生长过程中被均匀地加入, 或者生成碳化硅单晶后,采用诸如热扩散、直接粒子轰击、中子嬗变掺杂等方式均匀加入。 掺杂剂在碳化硅晶体中形成特定的结构性分布,如分层分布。
由于半导体级碳化硅是由碳化硅单晶体生长而成,它具有规则的宏观形状。如大尺寸的 单晶体,或单晶体薄膜。
半导体级碳化硅杂质含量要求极低,含碳、硅、氧和其他元素杂质一般都不能超过 1013~1016atom/cm3,制造难度大,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碳化硅,虽然可以有和普通碳化硅类似的多孔外观、密度、结构, 但它不同于上述的普通碳化硅,它的特征是杂质元素第五号元素、和/或第十五号元素等含量 是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的;同时,它也不同于半导体级碳化硅,它可以含有大量碳(超过 1~100ppm)、硅或二氧化硅成份,在微观上呈现杂乱无章的微小晶体取向,呈现微小单晶和 多晶的无规聚合体结构。因其特殊的杂质元素含量和结构,这种新型碳化硅有不同于普通碳 化硅和半导体级碳化硅的新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这种新型碳化硅特殊新用途和生产方法。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新型碳化硅材料,它的特征在于材料中含有0.005~10ppm(wt)的第 五号元素,根据进一步优选的方案,该新型碳化硅同时含有0.01~10ppm(wt)的第十五号元素; 并且,根据其用途的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它含有0.1~1ppm的第五号元素,次优的方案,第 五号元素的上限达到2~5ppm;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旭宏,未经于旭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14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中心机房节能系统
- 下一篇:显示器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