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板材安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0928.8 | 申请日: | 200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唐澄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澄育 |
主分类号: | E04F13/21 | 分类号: | E04F13/21;E04F13/077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000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板材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板材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房地产获得高速的发展,而在建筑物墙体上贴设大理石、人造石、玻璃幕墙等板材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目前,建筑物装修内外墙贴设大理石板材的方法是:对应每一块石板材面积大小的建筑墙体上按设定的位置打若干个铁钉,然后在板材背面对应各铁钉位置设置对应铁钉数量的沉孔,对应沉孔数量的螺母或类似的柱状物通过工业粘合剂固定于各沉孔内,最后把板材移至墙体上所要安装的位置使得各沉孔上的螺母分别与铁钉相对应,用铁丝或绳子把两者固定在一起防止板材掉落或在浇注混凝土时向外胀开。目前用于墙体铺设的石板材其厚度一般大于25mm,而板材的规格一般为60mm*30mm或者80mm*80mm,该种板材在前述施工过程中搬运或定位都十分不便,而且对于高档的石板材,由于厚度原因其单位面积的材料成本较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另外一个不利之处是把板材背面的螺母固定在墙体上的铁钉时,由于间隙太小,固定的时候十分不便,施工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建筑板材安装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建筑板材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2对以上可分离的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卡设于母扣上时只能一维相对滑动;
b、制备一块衬板,在衬板的一侧涂上工业粘合剂,把板材固设于该涂布有工业粘合剂一侧的衬板上;
c、把公扣与母扣分别设于墙体及衬板上背对板材那一侧对应的位置上;
d、通过公扣与母扣相互扣合把所述衬板连同其上的板材扣合于墙体上;
上述建筑板材安装方法,所述步骤d之后,还在衬板与墙体之间的间隙填充混凝土。
上述建筑板材安装方法,所述衬板由一体相连的上衬板、中间蜂窝板、下衬板组成。
上述建筑板材安装方法,所述上衬板及下衬板是工程塑料。
上述建筑板材安装方法,所述板材的厚度小于15mm。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建筑板材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2对以上可分离的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卡设于母扣上时只能一维相对滑动;
b、制备一块衬板,把公扣与母扣分别设于墙体及衬板上对应的位置;
c、在衬板的另一侧涂上工业粘合剂,把板材固设于该涂布有工业粘合剂一侧的衬板上;
d、通过公扣与母扣相互扣合把所述衬板连同其上的板材扣合于墙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衬板与板材之间通过粘合剂粘合从而可以在不降低板材整体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板材厚度,降低成本,同时把板材连同衬板通过公扣与母扣相互扣合卡设于墙体上,在施工时只要横向滑动即可,安装定位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所制备的板材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一所制备的板材立体分解图;
图3是实施例一所制备的公扣与母扣立体分解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间蜂窝板正视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5,实施例一公开一种石板材安装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四对分别可相互分离的公扣1和母扣2,所述公扣1卡设于母扣2上时只能沿水平方向相对滑动,母扣2同时可以相对于公扣1向上运动(但这不是两者的相对运动常态,故在此不予考虑)。参考图3,所述公扣1侧视图呈一个不规则的“G”字形,其侧壁上设有两个开孔11,所述公扣1籍由该两个开孔11固设于墙体上,所述公扣1的下侧设有两个螺孔12,所述两个螺孔12上设有调整螺钉(图中未示出),所述母扣2其侧视图亦呈一个不规则的“G”字形,但母扣2刚好与公扣1呈镜向设置且沿高度方向刚好错开一定的距离使得母扣2可以卡设于公扣1上相对滑动,所述母扣2上设有开孔21。所述公扣1与母扣2相互扣合提供一个一维可相对滑动的状态是本发明的关键部分,除了实施例一附图所揭示的结构,也可以是一个凸条与凹槽相配合,只要在凸条的顶部设置一个宽度相对较宽的部分防止凸条从凹槽中横向脱离,这样凸条在凹槽中相对滑动亦可用于本发明,鉴于公扣与母扣相互扣合提供一个一维相对滑动的这样一个结构存在无数种变形,只要是基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对前述公扣、母扣所作的变形应属本发明所函盖的保护范围,并与前述结构一起得到平等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澄育,未经唐澄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09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圈单元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变焦透镜系统和包括变焦透镜系统的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