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轿厢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90898.0 | 申请日: | 2008-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4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裕子;西堀隆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日立水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尤其是涉及一种有利于缩小轿厢框架高度尺寸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电梯轿厢采用如图1至图6所示的结构。也就是说,电梯轿厢具有轿厢室6和轿厢框架10,该轿厢室6具有地板1、从该地板1的周缘部分向上竖立设置的侧板2、封闭该侧板2顶部的帽型顶棚3、形成在所述侧板2的一部分上的出入口4以及用于对该出入口4进行开闭的电梯门5,该轿厢框架10具有分别与邻接于该轿厢室6的所述出入口4的左右侧板2相对向且与该左右侧板2之间保持有间隙的左右一对的纵向框架7A和7B、连结该纵向框架7A和7B的上端部的十字头8以及连结所述纵向框架7A和7B的下端部的支承框架9,所述轿厢室6安装在所述轿厢框架10的所述支承框架9上,所述顶棚3的周缘部分3E的一部分向上弯曲,在该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分3B与所述左右一对的纵向框架7A、7B之间设置有防振装置11,并且在所述左右一对的纵向框架7A、7B的上下部分分别设置有与铺设在升降通道内的导轨连接的引导装置12。
作为参考技术,可以例举日本国专利特开2002-274769号公报。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74769号公报
为了减少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对建筑物的影响,优选尽量缩小电梯轿厢停靠在升降通道的最上层时的电梯轿厢顶部与升降通道顶棚之间的间隙,即尽量缩小顶部间隙。
为此,如图7所示,可以考虑通过降低顶棚3的高度尺寸,并相应地缩小纵向框架7A、7B的高度尺寸来缩小顶部间隙,但将顶棚3的高度尺寸降低后,上部的引导装置12的设置位置也要相应地朝下方移位。这样一来,用于支承所述防振装置11的朝所述顶棚3的上侧弯曲的弯曲部分3B会堵住所述上部引导装置12的背面侧,而使得从形成在背面侧的作业空间OP对引导装置12进行安装和拆卸作业以及维修作业等时会受到限制,因此不能说这是一个好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能够在不会使设置在轿厢框架上部的引导装置的安装拆卸作业以及维修作业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缩小轿厢框架的高度尺寸以及缩小顶部间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电梯轿厢中,将轿厢室支承在上下部分设置有引导装置的轿厢框架上,并将防振装置设置在作为该轿厢室的构成部件的帽型顶棚的周缘部分与所述轿厢框架之间,在缩小所述顶棚的高度尺寸的同时,缩小所述轿厢框架的高度尺寸,并且在所述顶棚的周缘部分的下方将所述防振装置支承在所述顶棚的周缘部分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得不需要在引导装置的背面侧设置用于支承防振装置的支承构件,所以能够在引导装置的背面侧确保作业空间,并且,由于能够缩小轿厢框架的高度尺寸,所以还能够缩小顶部间隙。
发明效果
如上所示,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能够在不会使设置在轿厢框架上部的引导装置的安装拆卸作业以及维修作业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缩小轿厢框架的高度尺寸以及顶部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已知电梯轿厢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电梯轿厢的顶棚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电梯轿厢的纵向框架和引导装置以及防振装置之间位置关系的放大图。
图6是图5的A-A线的截面图。
图7与图6相当,表示改进方案。
图8与图4相当,表示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顶棚。
图9与图6相当,表示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一实施方式。
图10与图5相当,表示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一实施方式。
符号说明
1 地板
2 侧板
3 顶棚
3E 周缘部分
3B 弯曲部分
3V 垂直边
4 出入口
5 轿厢门
6 轿厢室
7A、7B 纵向框架7A、7B
8 十字头
9 支承框架
10 轿厢框架
11 防振装置
12 引导装置
OP 作业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8至图10对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轿厢的基本结构与图1至图6中所示的在先技术中的电梯轿厢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重复说明。在此,仅对与在先技术中的电梯轿厢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日立水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日立水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08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