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件驱动张紧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90592.5 | 申请日: | 2008-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 发明(设计)人: | D·D·科特雷尔五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F02B67/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武;刘华联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附件 驱动 张紧器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4月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921,798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内容通过参考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附件驱动系统,且更具体地涉及附件驱动张紧器系统。
背景技术
这一部分的内容仅仅是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可以不构成现有技术。
电动混合车辆包括内燃机、电动驱动电机、和提供动力给所述驱动电机的可再充电的电池。电机通过与发动机曲轴的接合装置传递动力且给电池充电。所述接合装置可包括皮带驱动系统。皮带驱动系统包括与曲轴和电机的输入/输出接合的皮带,以在其之间传递旋转。
皮带驱动系统可另外包括张紧器系统,所述张紧器系统在操作期间维持皮带的张力。在操作期间张紧器系统可以枢转以维持皮带上的张力。当电机通过皮带驱动系统提供补充的动力驱动车辆,来自电机的载荷使得张紧器系统振动,导致不希望的噪音。
发明内容
附件驱动张紧器系统包括支架、联接机构和偏压构件。支架具有通过其的孔和联接到其上的张紧器毂。联接机构延伸通过该孔以可旋转地将支架联接到装配构件,所述装配构件相对于发动机固定。偏压构件可与联接机构和支架接合,以沿联接机构轴向地偏压支架。
枢转联接装置包括衬套、紧固件、和偏压构件。衬套延伸通过发动机的附件驱动张紧器支架中的孔。紧固件包括延伸通过衬套的杆部,所述杆部相对于发动机轴向固定且限定支架的旋转轴。偏压构件布置在杆部上且可沿所述杆部轴向地偏压支架。
进一步的应用范围根据在此提供的说明书将显而易见。应当理解的是,说明书和特定示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且不限定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所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且决不限定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车辆的附件驱动系统的示意图;和
图3是图2的附件驱动系统的枢转联接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实质上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本公开、应用或使用。为清楚起见,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相同的元件。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模块”指的是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电子电路、执行一个或更多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共享、专用、或群)和存储器、组合逻辑电路、或提供所述功能的其它合适的部件。
现在参见图1,示意性地图示了示范性的混合车辆10。车辆10包括发动机组件12、混合动力组件14、变速器16、驱动轴18、和控制模块20。发动机组件12包括内燃机22,内燃机22与进气系统24、燃料系统26、和点火系统28连通。进气系统24包括进气歧管30、节气门32、和电子节气门控制器(ETC)34。ETC34控制节气门32,以控制到发动机22内的空气流。燃料系统26包括燃料喷射器(未示出),以控制到发动机22内的燃料流,点火系统28将进气系统24和燃料系统26提供给发动机22的空气/燃料混合物点火。
混合动力组件14包括电机38和可再充电的电池40。电机38与电池40电连通,以从电池40将电力转换为机械动力。电机38还操作为发电机,以提供电力对电池40充电,如下文所讨论的。发动机22和电机38经由附件驱动系统42联接,如下文所讨论的。
发动机组件12驱动变速器16。发动机22包括经由联接设备44联接到变速器16的曲轴36。联接设备44包括摩擦离合器或变矩器。变速器16使用从发动机22和/或电机38提供的动力以驱动输出轴46且给驱动轴18的旋转提供动力。可替换地,驱动轴18的旋转可用于给曲轴36的旋转提供动力和用于驱动电机38以给电池40再充电。
控制模块20与燃料系统26、点火系统28、ETC34、电机38、和电池40通信。控制模块20控制发动机22和电机38的操作且有选择地控制电池40的再充电。
参见图2,示意性地图示附件驱动系统42,所述附件驱动系统42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毂48、50、52;皮带54;和张紧器组件56。第一毂48固定到曲轴36以与其旋转。第二毂50固定到电机38的输出。第三毂52固定到由曲轴36和/或电机38驱动的附加部件58,例如空调压缩机。皮带54与第一、第二和第三毂48、50、52接合以在其之间传递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05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