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粉磨微粉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0256.0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9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宪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宪章 |
主分类号: | B02C23/12 | 分类号: | B02C23/12;B02C1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2100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粉磨微粉磨机 | ||
技术领域:
所述循环粉磨微粉磨机,是应用在我国建材、矿山、电力等行业,对较硬物料进行微 细粉磨作业的机械设备。如水泥制造行业用于石灰石的粉磨、烧成熟料加混合材粉磨成水泥 成品。矿山选矿厂将矿石细磨选别以提高品位。发电厂将块煤磨细便于充分然烧。所述微粉 磨机,是取代现在市场上使用的管磨机、球磨机的先进微粉磨机械设备。
技术现状: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老式管磨机、球磨机的回转筒体内,都是由一个仓或 多个仓行成,各仓之间用篦板隔开。主要技术参数是适应粉磨物料成品细度在80微米左右的 粉磨设备。现有技术的管磨机、球磨机其给入物料的方式,是从前端中空轴位置的给料装置 给入难磨、易磨、粒度大小不均的各种混和物料。物料在磨机筒体内受到研磨体的冲击和研 磨后,自前向后移动时被逐渐磨成细颗粒排出磨外。其缺点是:粉磨后的物料粗细不均,成 品率低,需要增加外部分级设备处理才行。设计粉磨工艺时所需设备多、工艺复杂、投资大。 这些配置形成的管磨机、球磨机对于目前新的粉磨工艺设计配套非常不适应。现行设计的物 料粉磨工艺设备其粉磨后物料成品细度要求在40微米左右。由于粉磨物料成品细度的变化, 老式管磨机已经不能满足现行微粉细磨的要求。本发明技术方案是采用循环粉磨微粉磨机取 代老式管磨机、球磨机。在采用了磨机滚动轴承和一种新中空轴装置新技术的基础上,发明 了磨机自身实现循环粉磨工艺装置,可以应用在一个仓或多个仓的管磨机、球磨机上。达到 了降低电机功率消耗和提高粉磨物料台时产量的良好作用。
技术内容:
所述微粉磨机的循环粉磨的技术原理是,物料从筒体前仓进行粉磨后在进入到下一仓 时,或者是单仓磨机在磨尾排料前,都采取了对物料进行筛选的方法,筛下小颗粒物料进入 到下仓继续细磨。如果是一仓磨则通过磨尾出料装置排出磨外。筛上大颗粒物料通过筒体圆 周上的排料装置排出,进入到安装在筒体外部上的循环回料管道,随着筒体的转动被送回前 端回料装置进入到仓前或前仓内进行再粉磨,保证了进入筒体下一仓的物料颗粒均匀性。或 者是单仓磨机在磨尾所排出的物料颗粒均匀性和平均细度都有大幅度提高。
老式管磨机用于粉磨微粉作业,在市场上应用都认为电耗高、产量低、企业效益差。 采用本发明的循环粉磨微粉磨机后,在设计工厂的粉磨系统工艺时,就可以去掉磨机本体外 部的物料选粉设备、粗细分级设备,以及配套的提升、输送等设备。节省投资,简化工艺流 程,使微细粉磨作业工艺和设备实现技术进步。达到了比老式管磨机降低工作电耗,磨尾出 料颗粒均匀,细度指标稳定。大幅度提高台时产量。此项新技术也可以应用在现在正使用中 老式磨机的技术改造上,使老式磨机同样达到微粉磨机的技术效果。
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一:所述微粉磨机(图1),它是由电动机(1)带动减速机(2),减速机(2)带动小 齿轮(3),小齿轮(3)带动大齿轮(4),大齿轮(4)安装在磨机回转筒体结构(5)上,磨机回转筒体 结构(5)两端按装有双“U”型滚动轴承座(6),滚动轴承座(6)按装在水泥基础上。实现整机的 组装。
实施方案二:磨机回转结构(图2),是由前端中空轴位置的给料装置(1),进料端中空 轴(2),磨前回料装置(3),筒体外部的循环回料管道(4),隔仓蓖板(5),筛粉装置和圆周上的 排料装置(6),双隔仓装置(7),筒体(8),筒体衬板是易损件(9),出料端中空轴(10),主轴承座 (11),排料装置安装在磨尾(12,形成了一个磨机回转结构筒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球磨机总装配图。由部件1电动机、部件2减速机、部件3小齿轮、部件4 大齿轮、部件5回转筒体结构组成。
图2:磨机回转筒体结构图。是由前端中空轴位置的给料装置(1),进料端中空轴(2), 磨前回料装置(3)如图3,筒体外部的循环回料管道(4)如图5,隔仓蓖板(5),筛粉装置和圆周 上的排料装置(6)如图4,双隔仓装置(7),筒体(8),筒体衬板是易损件(9),出料端中空轴(10), 主轴承座(11),排料装置安装在磨尾(12,形成了一个磨机回转结构筒体。
图3:前端回料装置
图4:筒体内筛分装置和圆周上的排料装置
图5:筒体外部的循环回料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宪章,未经李宪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02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液分离的蒸发器
- 下一篇:投掷铅球返回练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