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醇液相脱水制乙烯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9699.8 | 申请日: | 200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丽雯 |
主分类号: | C07C1/24 | 分类号: | C07C1/24;C07C11/04;B01J29/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醇 脱水 乙烯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乙醇为原料在液相中选择性脱水制乙烯的新技术。
背景技术
乙烯是最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乙烯的年产量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石化工业的发达程度。乙烯主要用来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烷、苯乙烯等多种有机化工产品。目前,国内外乙烯生产方法主要采用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催化裂解法生产。由于这些原料的不可再生性,其价格节节攀升,一些其他途经生产乙烯的方法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专利CN1718277报道了以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乙烯的方法,专利CN86102492A报道了乙烷低温氧化脱氢生产乙烯的方法,专利CN1280117A报道了用甲烷转化法高效生产乙烯的方法。但是由于石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方法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法制乙醇的技术不断完善,使得乙醇脱水技术备受关注。乙醇脱水制乙烯(又称生物乙烯)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过程。1950年代前,尤其二战期间,乙烯生产全部采用乙醇脱水,催化剂是活性Al2O3和磷酸/活性焦,温度360-400℃。二战以后,由于可获得大量廉价石油,人们反过来发展乙烯生产乙醇的路线。不过,到19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原因,人们又对乙醇生产乙烯给予了重视。美国Lummus和Halcon/SD公司,以及印度和巴西的石油公司都作了相应的分析,当然,在工艺和催化剂方面都有显著改进,并提出了流化床工艺。但是由于石油危机很快过去,并没有足够规模的生产装置建成和运转。目前一些国家(例如印度,巴西等)仍有一些中小型厂采用乙醇脱水法制乙烯,我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亦采用乙醇脱水法。石油化工尽管已发展到“黄金时代”,但是传统的生物乙烯却并未被淘汰,而是仍然以一定的速度发展着。随着催化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发研制了新型催化剂,使这种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古老工艺,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乙醇脱水制乙烯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原料来源广泛,价廉易得。(2)工艺简单、操作方便。(3)产物单纯,容易分离。(4)能耗低,能量利用合理。(5)投资省,经济效益明显。总的说来,乙醇脱水制乙烯工艺具有可持续发展,安全清洁等优点。
传统的乙醇脱水制乙烯工艺,原料采用25℃的液体乙醇,而由生物质发酵得到的乙醇浓度只有10%左右,在稀乙醇精馏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专利USP423475报道了乙醇脱水制乙烯技术,采用氧化物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20℃~450℃,空速0.4~0.6h-1条件下实现较高的乙醇转化率。专利CN86101615A介绍了一种用于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催化剂,其采用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50℃~390℃,实现较高的乙醇转化率及乙烯收率,但催化剂的寿命较短。上述专利中的技术虽然可以使用95%左右的乙醇溶液为原料,但均存在反应温度高,空速低,能耗高等技术问题。专利CN1884232A报道了一种乙醇催化脱水制乙烯的微波化学方法,该方法是以磷酸盐为催化剂,乙醇在频率为300MHz~300GHz的微波下脱水得到乙烯,但该方法未提供一种完整的工艺方案。本发明所涉及的乙醇脱水制乙烯技术是一种有竞争力的工业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往技术中反应温度高,空速小,能耗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乙醇脱水制乙烯的方法。该技术具有可在较低温度下反应,空速高,能耗小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乙醇脱水制乙烯的方法,以浓度为10~60wt.%的乙醇水溶液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200℃~300℃,以反应压力为0.1~4MPa,反应空速在0.5~2.5h-1的条件下,原料与改性后的分子筛催化剂接触生成乙烯的物流,经分离得到乙烯产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乙醇水溶液的优选范围为40~60wt.%,催化剂选用改性后的分子筛催化剂,温度的优选范围为220℃~260℃,反应空速优选范围为1~2h-1,反应压力为0.1~4MPa。
本发明好处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进料允许部分液体汽化,可避免要求过高的操作压力,同时增加了操作弹性;其次,随脱水反应进行,体系中水含量不断增加,在压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汽液平衡将被打破,导致部分蒸汽被液化,由此释放的汽化潜热有助于维持吸热反应的反应温度。混合相进料施艺汽化潜热方式提供反应热,导热好而且温度均匀;汽液混合进料时传质系数更大,降低了传递阻力,提高了床层效率。通过调节原料的汽化率,床层可在接近绝热条件下操作,简化了工业反应器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丽雯,未经周丽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96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