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氯类农药的纳米敏感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8970.6 | 申请日: | 200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1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周考文;马燕玲;王飞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1/00 | 分类号: | G01N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农药 纳米 敏感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测有机氯类农药的敏感材料,尤其是由Ni修饰的TiO2型纳米复合氧化物敏感材料,属于传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化学农药在我国粮食、蔬菜、水果、茶叶和药材等农产品的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人们对农药在自然界生物体中的运动规律,诸如代谢途径、降解方式和残留积蓄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在享受化学农药带来丰收喜悦的同时,常常忽略了其残留带来的危害。控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进行及时、准确地分析检测,以监控农药的合理使用,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产品上市销售,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有机氯类农药,如六六六和滴滴涕等,属于神经毒药,其对病虫害具有广谱和高效的灭杀作用,在早期被大规模使用。但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降解速度缓慢,耐热耐酸,容易残留,可通过动植物体内的蓄积和食物链的作用进入人体,在生物链中累积污染可达20~30年,造成对人体健康的极大危害。我国已于1983年禁止使用此类农药,但目前在许多农产品中仍然能检测出有机氯类农药,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以前大量使用的此类农药在食物链中的残留,二是非法农商仍然有使用含氯农药的现象。
有关农药残留量的分析研究有很多报导,现有的分析方法中,大多是以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为主要分离手段,再配合不同的检测器进行分析检测;少数采用层析、纸色谱等分离技术,配合红外、质谱分析;有些则采用了联用技术,如:气相色谱与质谱、液相色谱与质谱、毛细管电泳与质谱、以及气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药残留检测的定性能力和检测的灵敏度、检测限和检测覆盖范围,但这些分析技术都以大型分析仪器为基础,受条件、经费和场地的限制很难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以往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机氯类农药的纳米复合氧化物敏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这种敏感材料制作的有机氯类农药传感器,可以在现场快速、准确测定不同农产品中的有机氯类农药的含量。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氯类农药的纳米复合氧化物敏感材料是由NiO修饰的TiO2纳米粉体,其制备方法是:以能溶于水或乙醇中的有机或无机钛盐和镍盐为起始原料分别制成稳定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将制备的溶液在适当条件下混合,并缓慢生成沉淀,经陈化、过滤、洗涤、烘干和研磨后,通过高温煅烧制成纳米粉体材料。其中钛盐包括硝酸钛、磷酸钛、钛酸丁酯和四氯化钛等,镍盐包括六水氯化镍、溴化镍、硫酸镍和硝酸镍等。
本发明的最佳有机氯类农药的纳米复合氧化物敏感材料是以钛酸丁酯(C16H36O4Ti)和六水硝酸镍(Ni(NO3)2·6H2O)为起始原料制成的。按Ti与Ni的原子比为100∶15~18或100∶22~25的量分别称取钛酸丁酯和六水硝酸镍,六水硝酸镍溶于等重量的5%~1O%盐酸水溶液中,钛酸丁酯溶于两倍重量的50%以上乙醇水溶液中,将以上两溶液分别加热至45℃后混合,保持温度并不断搅拌下,缓慢滴加30%以下的氨水,滴加量为混合液的1/5~1/4,滴加速度为两秒钟1滴,滴加完成后,冷却至室温,继续搅拌1小时,静置8小时,将沉淀减压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两次,于115℃烘干2小时,充分研磨后,在高温箱式电阻炉中以每分钟不超过5℃的速度升温至400℃,并在此温度下煅烧4小时,即得到纳米粉体材料。
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利用稀氨水的弱碱性来缓慢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沉淀过程缓慢,颗粒生长均匀,所得粉体材料粒径分布范围小;
(2)所制备的敏感材料在300℃左右对有机氯类农药具有很高的灵敏性;
(3)用所制备的敏感材料制成的有机氯类农药传感器使用寿命超过200小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未经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89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