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回复方法及即时通信客户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8807.X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7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1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志强;麻海明 |
地址: | 518044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回复 方法 即时 通信 客户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动回复方法及即时通信客户端。
背景技术
即时通信(IM,Instant Messaging)软件是目前常用的一种通信工具,IM客户端可以有多种状态,例如在线、离开和忙碌等。在现有技术中,IM客户端一般都具有自动回复功能。当启用自动回复功能时,例如一般IM客户端都可设定当用户状态切换为离开状态或忙碌状态时,则自动启动自动回复功能,如有好友向该IM客户端的用户发送信息时,IM客户端可以自动生成一条回复信息发送给该好友,告知该好友用户离开的原因或去向。自动回复的信息可以是用户预先定义好的一段固定信息,或者是读取上次自动回复的信息。
但现有的自动回复方法由于采用固定回复内容或前一次回复的内容进行回复,所回复的内容不能很准确的反映用户实际的去向,如果是在进行商业上的交流,可能会由于自动回复内容不合适而造成业务丢失或谈判不成等问题,使用户利益受到损失。但用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而在每次启动自动回复功能时,都手动把自己的去向编辑到自动回复中去,则相当耗费精力。
因此,现有的自动回复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准确反映用户去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回复方法,可以使自动回复能准确反映用户去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即时通信客户端,可以使自动回复能准确反映用户去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动回复方法,该方法包括:
IM客户端启动自动回复;
收到联系人发来的消息后,根据启动自动回复的发生时间,从预先指定的日历中读取事件信息;
根据读取到的事件信息生成自动回复并向该联系人发送。
一种即时通信客户端,该客户端包括:信息读取模块和自动回复模块;
所述信息读取模块,用于在IM客户端启动自动回复时,收到联系人发来的消息后,根据启动自动回复的发生时间,从预先指定的日历中读取事件信息;
所述自动回复模块,用于根据读取到的事件信息生成自动回复,并向该联系人发送。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的这种自动回复方法和即时通信客户端,在IM客户端启动自动回复,并收到联系人发来的消息后,可以根据启动自动回复的发生时间,从预先指定的日历中读取事件信息;根据读取到的事件信息生成自动回复并向该联系人发送。通过使用日历中的信息告知联系人,使得自动回复能准确反映用户去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回复方法总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即时通信客户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二种即时通信客户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是利用从IM客户端用户的日历中读取到的事件信息生成自动回复,从而将用户的准确去向告知其好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回复方法总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IM客户端启动自动回复并收到联系人发来的消息后,根据启动自动回复的发生时间,从预先指定的日历中读取事件信息。
步骤102,根据读取到的事件信息生成自动回复消息,并向该联系人发送。
步骤101中,IM客户端启动自动回复可以有多种方法,常用的例如当IM客户端处于离开状态或忙碌状态时,启动自动回复。
因为用户可能存在很多日历,且用户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例如上班时和下班以后,使用不同的日历,或者在工作地点和家里的不同电脑上使用不同的日历,或者用户有多个IM帐号,不同的IM帐号使用不同的日历等等。因此在预先指定日历时,用户可以按照不同时间段、不同IM帐号进行指定多个不同的备选日历,比如指定工作用的IM帐号在上午8点到下午5点之间使用OUTLOOK的日历,而私人帐号在下午5点之后使用NOTES的日历等,在指定日历后,IM客户端就可按照用户的设置,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帐号下读取不同的日历上的事件信息,作为自动回复的内容来源。当然也可以不考虑这些不同的情况仅指定一个日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88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布雕艺术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孢菌素A眼用乳剂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