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级变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8703.9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解生 |
主分类号: | F16H3/44 | 分类号: | F16H3/44;F16H5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200福建省福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 ||
1.一种有级变速器,包括以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的a、H、g、b四构件(4G)作为组成系统变速机构的单元机构的基本条件并综合地从ch1、ch2、ch3、ch4、ch5、ch6六个方面采取措施,其特征在于:采用以a、H、g、b四构件(4G)为基本条件构成的变速单元作为系统变速机构中唯一的变速和动力传递单元机构,并采用该类型单元机构所能形成的 啮合方式传动比和一i=1作为系统变速机构构成多传动比的元素;措施ch1是在ZK-H形态下一中心轴线上,在一H构件上置两个机构单元、由一个离合主动体(20)与输入轴形成棱柱副连接对一个级中可能多个的主动点进行分别的离与合、以及这种由离合主动体(20)同输入轴的联接和可多点分别离合的方式进行二级组合联接;措施ch2是将作行星传动固定轮件的a、b、H构件做成固定/非固定可以变换,将做行星主动轮件的a、b、H构件做成输入耦合/非耦合可以变换;措施ch3是将ch2措施下所形成的这种固定/非固定、耦合/非耦合可以变换的结构设计在轮件非啮合工作面的基体上或从基体上再向外延伸,以便形成这种变换的接合有大的过空间隙,且能够在这种结构上置顺滑接合的装置;措施ch4是以一 两个不同啮合方式单元置在一个H构件一个b轮缘体上的联合机构或以这一联合机构加一i=1方式为基本机构,或以这一基本机构、或以- 啮合方式单元机构加一i=1的方式、或以一 啮合方式单元机构加一i=1的方式、或以一 啮合方式单元机构加一i=1方式、或以有两个 啮合方式单元的联合机构加一i=1来分别成为一级的系统变速机构,还以这一基本机构为基本一级,或以一相同于带i=1或不带i=1的基本机构形式的联合机构、或以一 啮合方式单元机构加一i=1或不加i=1方式的机构、或以一 啮合方式单元机构加一i=1或不加i=1方式的机构、或以一 啮合方式单元机构加一i=1或不加i=1方式的机构、或以一有两个 啮合方式的联合机构加一i=1方式的机构为相成一级来同基本一 级构成二级的系统变速机构,以便获得多种类型的系统变速机构;措施ch5是有一个以手动形式加助力电机和由控制器控制的电机构成的分级变换机构(04),其中有一个变换到位主导体多凸轮聚合体或电磁分列式结构(05),多凸轮聚合体或电磁分列式结构(05)上的结构使得每一次本主导体的运动应作变速工作一轮组两个变换控点的固定轮件得到固定和主动轮件得到输入耦合或使不变速的i=1的传输件H构件得到输入耦合,而非工作轮系的固定轮件和主动轮件处非固定、非输入耦合状态,并且多凸轮聚合体或电磁分列式结构(05)每次运动都先经过一次全部轮系置非工作状态后才进行新一工作系变换,而对多凸轮聚合体或电磁分列式结构(05)的控制:或从多凸轮聚合体或电磁分列式结构(05)的联体接手把以手控制,或在有手把的同时在多凸轮聚合体或电磁分列式结构(05)的联体上再增设助力的电磁、液力件进行手动加助力的控制,或在多凸轮聚合体或电磁分列式结构(05)联体上设置电磁、液力执行机构由控制器以自动控制,或多凸轮聚合体或电磁分列式结构(05)上同时有手把和自动控制装置以手动、自动一体控制;措施ch6是,在输入机为内燃机且系统需要置倒档时,以一倒转双联轮(J1)置于宜兼作倒档一轮系初输入一基本单元机构的H构件平面上并也呈ZK-H形态能与初输入a轮成啮合关系,双联轮的轴向位置在宜兼作倒档一系的a轮在传动时与其G轮完全能够脱离的位置上,并且是a轮移动时其他正向轮系不耦合及工作机构方面处正向近零转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级变速器,其特征是:措施ch1的在ZK-H形态下共一轴线上在一个H构件上置两个机构单元、二级的组合架设、由一个离合主动体(20)与输入转速形成棱柱副连接可对一个级中多个主动点进行分别的离与合,系统机构中所有ZK-H构件和输入轴转速联接的动件都与同一中心成轴承支承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解生,未经陈解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87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