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紧固件驱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7617.6 | 申请日: | 2008-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谷本英之;坂场俊仁;尾田裕幸;仲野义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5C1/06 | 分类号: | B25C1/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新华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固 驱动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件驱动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紧固件驱动工具(fastener driving tool)。
背景技术
在紧固件驱动工具中,通过转动电动机在外壳内积聚弹簧能量,以将钉子打入一工件中。例如,螺旋弹簧用作积聚电动机的驱动力作为能量的装置。
日本专利公开No.H09-295283中公开了一种紧固件驱动工具,其中,连接到缆索的活塞在其通过由电动机缠绕该缆索以克服螺旋弹簧的推动力被拉起之后被释放。在该使用缆索的紧固件驱动工具中,如果使用重量轻的缆索,会增加紧固件驱动工具的冲击力和反作用力。因此,缆索的直径尽可能小,以便重量轻。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缆索的直径小,则其强度降低。因此,在松弛状态拉拽缆索时产生的冲击负荷会降低缆索的使用寿命。而且,该冲击负荷会破坏电动机和传输/关闭至活塞的电动机的驱动力的离合器机构。
考虑到上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冲击负荷的紧固件驱动工具,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工具的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的和其他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固件驱动工具,包括外壳,电动机,活塞,弹簧,动力传输机构,和冲击缓冲部分。电动机设置在外壳内。活塞设置在外壳内并沿一个方向冲击紧固件。弹簧沿该一个方向推动活塞。动力传输机构连接电动机和活塞,以便克服弹簧的推动力使活塞在与该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上移动。冲击缓冲部分设置在动力传输机构与活塞之一上。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离合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局部切割的透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弹簧导杆和它的关联部分;
图4A是透视图,显示了离合器机构的鼓盘(drum)位于其初始位置的状态;
图4B是透视图,显示了离合器机构的鼓盘与输出轴一同转动的状态;
图4C是透视图,显示了离合器机构的动力传输销(powertransmission pin)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4D是透视图,显示了活塞正进行钉子钉入(driving)操作的状态;
图4E是透视图,显示了离合器机构完成钉子钉入操作后的状态;
图5A是截面图,显示了在钉子钉入操作前的状态的前端部分(noseportion)的周边;
图5B是截面图,显示了在钉子钉入操作期间状态的前端部分的周边;
图5C是截面图,显示了在钉子钉入操作后状态的前端部分的周边;
图6是截面图,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修改例的离合器机构;
图7是图6的VII-VII线截面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截面图;
图9是显示离合器机构的动力传输销移动到轨道部分上的状态的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截面图;
图11是截面图,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活塞;
图12是平面图,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刀片;
图13是截面图,显示了缆索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被夹持部分;
图14是透视图,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的弹簧导杆(spring guide)的周边;
图15是透视图,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二修改例的弹簧导杆的周边;
图16是分解透视图,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修改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离合器机构;
图17是截面图,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修改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活塞;
图18是平面图,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修改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刀片;
图19是截面图,显示了缆索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修改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被夹持部分;
图20是平面图,显示了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一体地设置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修改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缆索上;以及
图21是显示缓冲机构的视图,该缓冲机构设置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修改例的紧固件驱动工具的离合器机构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工机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工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76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