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热电致冷器改进的电源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7520.5 | 申请日: | 2008-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7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程光中;刘涛;储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5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春媛 |
地址: | 215025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热电 致冷 改进 电源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产品的供电电源的散热系统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热电致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C)改进的电源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源常会因为内部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不佳而导致整个电源不能正常工作或损坏。此种情况的突然发生必会对使用该电源的其他设备也造成不良的影响。
例如型号为LAMBDA PFHC-2600的UV Power supply(紫外线光电源)10,其主要为“紫外线光阻硬化机台”中的紫外线产生器提供电源。由于此电源在大功率下运行,会产生很高的温度,造成内部电源模块的容易损坏。该电源示意性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示出了空气进入方向11、空气流动方向12。该电源10包括外壳15,在空气进入方向11处具有风扇13的进气孔16,在电源10内部具有由输出2(由电路板上的电源电路提供的12VDC/0.15A的电压/电流)供电的风扇13和铝制散热片14。在使用中,固定在铝制散热片14上的并联以提高输出1的电流的2组电源模块(图中未示出)会经常损坏,失效分析结果是:此电源10的散热效果不良是主要原因。
TEC具有体积小、无噪音、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光电、机电、医疗、汽车、通讯等领域。在仪器或设备研制过程中,需要对金属块迅速加热制冷和恒温,进行热循环工艺控制,TEC能很好满足这种要求。TEC依靠热交换,从一面吸热另一面放热实现加热制冷。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电源的上述缺点及TEC的上述优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效果优良的利用TEC改进的电源散热系统。
本发明的利用热电致冷器改进的电源散热系统包括依次相接的储冷器、热电致冷器和散热器;其中,上述热电致冷器的冷面与储冷器相接,上述热电致冷器的热面与散热器相接;上述储冷器的与热电致冷器相背的一面与电源的进风孔位置处的外壳相接;上述储冷器的侧面具有进风口以使空气穿过储冷器并通过电源的进风孔进入电源内部。
作为优选,本发明的利用热电致冷器改进的电源散热系统可以还包括安装于电源内部的散热片上的常开型温度感应器,上述温度感应器的开关用于控制热电致冷器的开启和关闭。
作为优选,上述常开型温度感应器的开关的闭合温度可以为55℃±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常开型温度感应器的型号为54N31-B45/55。
作为优选,上述储冷器的材质为铝,其内部的铝片做成许多方格形以延长空气流经其内部的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热电致冷器可以为半导体热电致冷片,其与储冷器和散热器相接的两面(冷面和热面)均涂有散热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半导体热电致冷片的型号可以为TEC1-12702T125。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热电致冷器可以由多个半导体热电致冷片串连或并连构成。
上述储冷器、热电致冷器和散热器可以通过螺杆安装成一体,在散热器与螺杆头部之间可以加有隔热垫圈;上述储冷器可以通过固定螺丝安装至上述电源的外壳。
本发明的利用TEC改进的电源散热系统结构简单、效果优良,在不改变原有电源结构的前提下,可以显著的提高电源散热系统的效果。
通过在电源的风扇的进气孔处加上一个利用TEC做成的散热系统,通过热电原理,将热电致冷器的冷面和储冷器相接,使风扇吸进去的风经过储冷器变成冷风。由于此系统固定在电源外壳上,整个外壳也会明显降温并渐至恒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型号为LAMBDA PFHC-2600的电源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TEC改进的电源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从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利用TEC改进的电源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以下,配合型号为LAMBDA PFHC-2600的电源,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特征及优点。
电源10内部有一个由输出2供电的风扇13和铝制散热片14用于散热,其采取了内吹风的方式。如上所述的,上述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并不够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75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