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局部操纵B1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7240.4 | 申请日: | 200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1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赫尔穆特·格雷姆;斯蒂芬·沃尔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32 | 分类号: | G01R33/32;A61B5/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郝俊梅;谢强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局部 操纵 sub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设置在磁共振系统检查空间中的检查对象的第一区域内局部操纵B1场的方法,其中在调整测量的范围内对检查空间的至少一个子空间整体确定B1测量值,如对特定的层,该B1测量值表示在调整测量期间在所涉及的子空间内存在的、通过磁共振系统的天线装置产生的平均B1场,以及基于所确定的B1测量值为随后的磁共振测量预先给定高频信号的额定参数,尤其是发送的高频信号的振幅。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实现这样的方法的磁共振系统和辅助线圈元件。
背景技术
在也称为核自旋断层造影的磁共振断层造影中,涉及的是目前已广泛应用的、用于获取有生命的待检查对象的体内图像的技术。为了利用该方法获得图像,必须首先将患者或试样的身体或者待检查的身体部位置于尽可能均匀的静态基本磁场内,该磁场由磁共振系统的基本磁场磁铁产生。该基本磁场在拍摄磁共振图像期间与快速接通的、用于位置编码的梯度场叠加,该梯度场由所谓的梯度线圈产生。此外利用高频天线向检查对象体内辐射一定场强(即所谓的“B1场”)的高频脉冲。借助该高频脉冲这样激励检查对象体内原子的核自旋,使其从其平衡状态向基本磁场平行地偏转一个所谓的“激励触发角”(也简称为“触发角”)。这样,核自旋就围绕基本磁场的方向旋进(praezedieren)。由此产生的磁共振信号由高频接收天线接收。最后,基于所接收的磁共振信号产生检查对象的磁共振图像。
为了将所需的高频脉冲发送到患者卧榻区域,断层造影装置通常具有固定安装在外壳内的天线结构。该高频天线也称为“体线圈”或“全身线圈”。例如在常常采用的“鸟笼结构”中,该体线圈由多个环绕患者空间设置且平行于主磁场方向延伸的导体棒组成,这些导体棒在线圈的端侧通过环形导体相互连接。但在此替代地还可以采用其它固定安装在外壳内的天线结构,如鞍形线圈。此外还可以采用直接设置在患者身上的局部线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局部线圈仅用作接收线圈。而发送用于激励自旋的高频脉冲则用全身线圈实现。
在进行实际的磁共振测量之前通常实施调整测量,即所谓的“发射机调整测量”。在该调整测量中在对电压值的平衡过程中在发送线圈上尝试使自旋偏转90°或180°。在该测量中通常考虑在特定的被激励空间上、如检查空间中的一个厚层上的整体(integral)值。在此作为B1测量值常常测量所达到的触发角α,在此由于测量是在整个空间上整体进行的,因此该触发角为该空间中的平均触发角。该平均触发角可以直接换算为射入该子空间的平均B1场。
尤其是在基本磁场强度等于或大于3特斯拉并利用超过100MHz的高频工作的新型磁共振系统中,在射入高频脉冲时常常会在患者体内感应出相当明显的涡电流。其结果是使实际上均匀地入射到检查空间内的B1场或多或少发生畸变。在个别情况下这还会使对患者特定身体部位的可靠的磁共振测量出现问题并提供不可用的结果。典型的问题情况是患者的脊柱区域。入射到该区域的B1场常常比其它身体部位中的低。因此不经场校正的脊柱拍摄常常导致不好的照射和低信噪比、即导致对比度变坏。
为使射入的磁场的结构能以适当的方式尽可能详尽地影响检查空间的全部区域,从而尤其是实现检查空间中B1场的尽可能好的均匀性,迄今通过例如采用绝缘垫来实施局部场校正。但脊柱成像通常借助设置在仰卧在检查床上的患者的下方的局部线圈装置(也称为“自旋线圈阵列”)来实现。为了通过该局部线圈接收尽可能高的信号并由此达到良好的信噪比,应使局部线圈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因此在脊柱区域使用绝缘垫是不利的,即将绝缘垫设置在局部线圈和患者后背之间,因为由此使线圈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加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局部操纵B1场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在设置在磁共振系统的检查空间中的检查对象的第一区域内局部操纵B1场的方法来解决。按照本发明,采用了辅助线圈元件,但在此该辅助线圈元件不是设置在要实际局部操纵的第一区域内,而是设置在远离该第一区域的子空间的第二区域中。在此借助该辅助线圈元件至少在调整测量期间在该第二区域内与在第一区域中的有意操纵相反地影响B1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72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