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落球式岩土材料力学特性的现场测试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7044.7 | 申请日: | 2008-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5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晔;北本幸义;吉田辉;海野忠行;池尻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3 | 分类号: | G01N3/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3000四川省自贡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落球式 岩土 材料力学 特性 现场 测试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在现场快速准确地测试岩土材料的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采用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球形金属刚性落球体,并与信号放大器、 A/D转换卡及带有专用软件的笔记本电脑连接;
通过自由落下的金属刚性落球体与岩土材料发生碰撞,利用Hertz碰撞理论 和Vesic空洞扩张理论分析其碰撞过程,并结合岩土材料以及刚性落球体的特性 加以修正,从而快速、简便、准确地测试岩土材料的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
测试的具体方式:将刚性落球体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利用笔 记本电脑的专用软件采集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信号,通过对加速度信号解析和统 计处理方法,从而求得岩土材料的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变形特性是变形模量, 强度特性是内部摩擦角;
根据Hertz碰撞理论,对于球形金属刚性落球体与半无限平面体-即岩土材料 的碰撞,其接触时间:
式中,
Tc:接触时间,单位:s;
有关材料的参数,E:变形模量,单位:Pa,μ:材料的泊松 比,下标1:刚性落球体,δ1已知,下标2:半无限平面体-即岩土材料,δ2待求;
m1:刚性落球体的质量,单位:kg,已知;
R:刚性落球体的半径,单位:m,已知;
v0:刚性落球体与岩土材料碰撞时的速度,单位:m/s,已知,g=9.80m/s2,H为刚性落球体的下落高度,单位:m;
将测试的接触时间Tc代入式-1,通过对式-1的求解,求得岩土材料的变形模 量E;其中,泊松比μ的影响很小,并预先设置;
根据Vesic空洞扩张理论,推导出:
式中,
R:刚性落球体的半径,单位:m,已知;
γ:岩土材料的密度,单位:kg/m3,已知;
E:由式-1求得的变形模量,单位:Pa;
d:最大沉降量,单位:m;
pu:刚性落球体与岩土材料的平均压力,单位:Pa;
RP:影响范围,即球心与塑性区域边界的距离,单位:m,未知;
φ:内部摩擦角,单位:°,未知;
μ:岩土材料的泊松比;
其中,R和γ是测试的基本条件,是已知量;d和pu是未知量,需要通过下 面的方法测出:
通过对加速度信号α进行积分,最大沉降量d按下式求得:
v0:刚性落球体与岩土材料碰撞时的速度;
Tstop:刚性落球体与岩土材料开始接触到速度变为0的接触时间,速度为0 时岩土材料被最大程度压缩,对应于最大加速度;
pu通过岩土材料的变形产生的力F*来计算,F*通过下式算出:
式中,
a′:刚性落球体与岩土材料表面碰撞时接触面的半径;
d:最大沉降量,单位:m;
由F*与冲击接触的面积推导出平均压力pu,如下式:
至此,d和pu均已求出,再结合已知的R和γ,求解式-2和式-3求得内部 摩擦角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升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升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70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