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宽分配方法、系统及基站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87036.2 | 申请日: | 2008-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7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 发明(设计)人: | 曾云宝;张亮亮;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宽 分配 方法 系统 基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跳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带宽分配方法、系统及基 站。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于无线互连网络需求的日益增长,新一代的多跳无线通信系 统通过引入中继技术,即在基站的覆盖小区内布放中继站(Relay Station,简 称RS),以提供更高速的传输率、更好的信号覆盖和更强的移动性,以用户获 得良好的接入服务。中继技术是指在基站(Base Station,简称BS)与移动台 (Mobile Station,简称MS)之间转发信号,通过扩大基站覆盖和增大系统 容量实现以较低代价获取系统性能提升的目的。
多跳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BS与MS之间可能布放多个RS,因此该多跳无 线通信系统的BS可以称为多跳中继基站(Multi-hop Relay Base Station,简 称MR-BS)。在多跳无线通信系统中,MS与其接入的RS之间的链路为接入链 路,RS与RS之间以及RS与BS之间的链路为中继链路,接入链路和中继链路 的带宽分配可以采用集中式调度方法,以两跳无线通信系统为例,如图1所 示,具体包括:
步骤101、MS向其接入的RS发送带宽分配请求(BW Request)。
步骤102、RS向MR-BS转送BW Request。
MR-BS收到MS的带宽分配请求时,给MS的所有的相关链路(包括接入链 路和中继链路)分配带宽。包括:
步骤103、MR-BS为接入链路分配带宽,通过UL-MAP消息告知RS接入链 路的带宽。MS与RS之间的链路为接入链路。
步骤104、MR-BS为中继链路分配带宽,通过UL-MAP消息告知RS接入链 路的带宽。RS与MR-BS之间的链路为中继链路。
步骤105、MS通过接入链路向中继站发送上行数据,如上行数据包Data Packet。
步骤106、中继站通过中继链路向MR-BS转发上行数据,如数据包Data Packet。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MS 的相关链路的链路质量较差时,有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1)有可能出现传输错误,虽然MS-BS给某一中继链路分配了带宽,但 由于实际上的传输错误,当无数据需要传输时,导致分配给该中继链路的带 宽失效;
(2)有可能出现链路质量差,虽然MS-BS给某一中继链路分配了带宽, 但由于需要多次重传才正确,当重传成功已超出分配给该中继链路的带宽的 有效期时,导致分配给该中继链路的带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宽分配方法、一种带宽分配系统及一种基站, 以提高多跳无线通信系统中带宽分配的有效性。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宽分配方法,包括:根据接收到的移 动台的带宽分配请求,向移动台发送接入带宽分配消息,为移动台的接入链 路分配带宽,对接入链路启动ACK应答操作;根据接收到的接入链路对应的 中继站返回的ACK应答消息,向中继站发送中继带宽分配消息,为移动台的 中继链路分配带宽,所述ACK应答消息是中继站根据正确接收到由移动台在 接入链路中向中继站发送的上行数据而生成的肯定应答消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带宽分配系统,包括:移动台、中继 站、多跳中继基站,所述移动台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站与多跳中继基站连接; 所述多跳中继基站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台的带宽分配请求和接收 接入链路对应的中继站返回的正确接收到上行数据的ACK应答消息;带宽分 配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移动台的带宽分配请求,向移动台发送 接入带宽分配消息,为该移动台的接入链路分配带宽,对接入链路启动ACK 应答操作;根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ACK应答消息,向中继站发送中继带宽分 配消息,为移动台的中继链路分配带宽,所述ACK应答消息是中继站根据正 确接收到由移动台在接入链路中向中继站发送的上行数据而生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70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