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送风机以及空调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6743.X | 申请日: | 200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野村昌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9/08 | 分类号: | F04D29/08;F04D29/34;F04D29/70;F04D25/08;F24F1/00;F24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风机 以及 空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风机以及具有该送风机的空调机。特别涉及用于空调机所具备的过滤器的自动清扫装置上的送风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空调机上追加的功能之一,正在开发自动清扫空调机内部的空气进入口的过滤器的自动清扫装置。自动清扫装置例如具有如下功能:将附着在过滤器前表面上的灰尘扫落,扫落的灰尘被配置于过滤器下侧的灰尘接收部接收,然后将接收到的灰尘从排出口排出到空调机外部(室外)。为了吸收灰尘并将其排出到空调机外部,在自动清扫装置上配备有送风机。
在这种送风机中,由于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吸进到送风机内,所以灰尘侵入到送风机的电动机内部,有可能引起电动机旋转不良。尤其,灰尘附着到配备在送风机上的电路基板上,有可能导致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送风机具备:叶轮,其具有叶片部和周基部;转子磁铁,其配置在比叶轮的叶片部更靠近径向内侧的位置上;电枢,其与转子磁铁沿径向对置;外壳,其保持电枢;电路基板,其配置于电枢的轴向的一端侧;以及基板盖,其覆盖电路基板的轴向的一面。
并且,本发明的送风机的基板盖中,在叶轮的周基部与比转子磁铁更靠近轴向的一端侧之间,环绕周向的全周形成有迷宫式密封。
而且,本发明的送风机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并且,壳体中形成有通过叶轮的旋转而产生的空气流从进气口流向排气口的主通风路径、以及位于壳体和电路基板之间的不同于主通风路径的从进气口朝向排气口的副通风路径。与副通风路径面对的电路基板被基板盖覆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送风机的、沿轴向切割的剖面示意图。
图2a是示出本发明的送风机的主视图。
图2b是示出本发明的送风机的仰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送风机的外壳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沿图3中的箭头I-I切割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送风机的外壳的仰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送风机的基板盖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从图6中的箭头II观看的示意俯视图。
图8是示出沿图6中的箭头III-III切割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示出从转子保持器侧观看本发明的送风机在将基板盖装配在外壳上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环状体的示意俯视图。
图11是示出沿着图10中的箭头IV-IV切割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安装了本发明的送风机的空调机的内部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比较例的送风机的、沿轴向切割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比较例的送风机的使用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图11中示出本发明的送风机F。如图1和图2所示,送风机F由叶轮P、对叶轮P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M、基板盖C、环状体R等构成。另外,符号J表示作为叶轮P等的旋转轴的中心轴。并且,符号K表示收纳送风机F的壳体。
叶轮P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而且,叶轮P具备:叶片部1,其具有一组凸片;以及大致圆筒形状的叶轮杯2,其一端侧(图1中为下侧)开口。叶轮杯2具有圆板状的顶板部2a、以及与顶板部2a的外周相连的周基部2b。叶片部1从周基部2b的外周面环绕全周突出形成。
电动机M由转子保持器3、转子磁铁5、轴6、外壳7、电枢8、电路基板9等构成。并且,电动机M收纳在叶轮杯2的内部。
通过对薄板状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转子保持器3。而且,转子保持器3为一端侧(图1中为下侧)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并且,转子保持器3具有圆板状的端壁3a以及与端壁3a的外周缘相连续的周壁3b。转子保持器3在配置成与中心轴J同轴的状态下被固定在叶轮杯2的内部。在转子保持器3的周壁3b的内周面上安装有圆环状的转子磁铁5。在端壁3a的中心部形成有用于固定轴6的轴固定部3c。另外,在此叶轮杯2和转子保持器3为独立的个体,但叶轮杯2也可以兼作为转子保持器3而一体地构成。
轴6由棒状的金属材料构成。并且,轴6的上端被压入到设置于轴固定部3c的贯通孔中。轴6与叶轮杯2以及转子保持器3同轴地配置,并且与它们一起以中心轴J为中心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67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