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导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6207.X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詹承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承镇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1L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2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导机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量开采机领域。
2、背景技术:
(1)电极、热阻材料、保温瓶、N型半导体、铜柱、放大镜、白色塑胶、电网。(2)火力、水力、原子能发电机具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水力发电)、安装条件限制(水力发电)、产生能源危机、耗用化工原料(煤、石油等)、升高气温(排放二氧化碳等)核废料等缺点。
3、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聚集红外光波、可见光波、紫外光波、并将它们转化成电能。
发明思路:能量开采机由(能量)控制器、能阻器、(能量)传送器、(能量)转化器、(能量)控制器组成。能阻器的功能是:阻止能量散失,控制能量的流量或流向。图2(内热阻壳):1、壳层,2石棉柱,3、空气层。图1(光导机):1、Z型低温负电极,2、外热阻壳,3、内热阻壳,4、ab段铜柱,5、高温正电极,6、光导器,7、若干放大镜,8、若干石棉连杆,9、若干开关K。
图1(光导机):低温负电极1是铜质园柱体;白色塑胶包围它,使它基本不能收集电磁波,因而处在较低温状态;外热阻壳2由热阻材料,例如泡沫塑料、毛毡制成;它为球壳形,它的功能是阻止红外波散失,并将从高温正电极5处获得的红外波,反馈给高温正电极5。内阻热壳3的功能、形状与外热阻壳2相同,而且功能更强。ab段铜柱4的功能是使电子从高温正电极5经ab段铜柱4流向低温负电极1,建立电动势;高温正电极5是N形半导体园柱体,其外表层是用于提高电磁波吸收率的、传热较快的黑色涂层或镀钨层。各放大镜7将电磁波(红外、可见、紫外波)聚集到光导器6中。光导器6由主光导管和若干支光导管组成。光导管的材料(玻璃、真空、镀银层、石棉)与保温瓶相同。二者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各支光导管的进口和主光导管的出口,都用平板玻璃封口。各支光导管和主光导管中的内镀银层,用漫反射的方式,将来自各放大镜7的电磁波,聚集到N型半导体5(这一工作原理不同于光波在石英光纤中的全反射。)。高度聚集的电磁波使N型半导体5处在高温中。高温使N型半导体5失去的电子,经ab段铜柱4到达低温负电极1。☆光导机可一天24小时工作(夜里可收集来自周围地面、物体、空气……中的红外波。);与水力、火力、原子能发电机相比,光导机具有显著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可到处安装,不产生能源危机,节约煤、石油等化工原料,没有温室效应,不爆炸等优点。因此本发明为能量开采机领域的21世纪世界重大发明。
若干放大镜7和光导器6是收集器;外热阻壳2和内热阻壳3是能阻器;高温正电极5、ab段铜柱4、铜导线、低温负电极1组成转化器;若干开关K9是控制器。
4、附图说明:
图1为光导机结构、原理示意图。为了简明地说明其结构、原理。图1中省略了低温负电极1、外热阻壳2、光导器6、各放大镜7的各相应支架图。图2是内热阻壳结构、原理图。
5、具体实施方式:
图2:内热阻壳由若干个大小不等的球壳形壳层1、真空层3,从内到外,依次轮流相套而构成;各壳层1的内层是玻璃层、中层是镀银层、外层是高强度塑料层;万能胶水将塑料层粘接在镀银层上;若干石棉柱2由内到外地连接各相邻壳层1。
图1:白色塑胶层包围、依附低温负电极1,低温负电极1是铜质园柱体。外热阻壳2为球壳形。内热阻壳3为球壳形。高温正电极5是园柱体,其外表层是用于提高电磁波吸收率的、传热较快的黑色涂层或镀钨层。(☆高温正电极5是N型半导体。)光导器6由各园杆状支光导杆和园杆状状主光导杆连通而成。各放大镜7是市售放大镜。若干石棉连杆8是园柱体。光导机的特征是:高温正电极5依次通过ab段铜柱4、铜导线连接低温负电极1;内热阻壳3间隔地包围高温正电极5;外热阻壳2包围、粘结内热阻壳3;各连杆8将高温正电极5固定在内热阻壳3的内面顶部。高温正电极5连接光导器6的主光导管光出口端,光导器6的各支光导管的光(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进口端都配置一个放大镜7。在光导机二条输出电线上,都设置开关K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承镇,未经詹承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62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