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鼓风扇的扇轮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5561.0 | 申请日: | 2008-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9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洪银树;李承熹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30 | 分类号: | F04D29/30;F04D29/38;F04D29/66;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燕秋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市苓***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风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鼓风扇的扇轮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在扇轮底面增设一保压环,利用保压环与下连接环之间的泄压孔来增加鼓风扇的风压、风量并减少叶轮运转时所产生的乱流的鼓风扇的扇轮构造。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为一习用的鼓风扇扇轮的俯视图,该扇轮包含一轮毂40及一叶轮41,轮毂40中央具有一心轴,并利用数个涡流状的肋条42连接轮毂40与叶轮41。
叶轮41包括数个叶片411、一保压环43及一上连接环44,其中:
各叶片411的顶端面外缘与一上连接环44连接,叶片411底面设有一保压环43,保压环43具有一定的厚度,并将叶片411的底部完全封盖住,为一环盘状构件,可防止气流由叶片411底部泄出,防止压力外泄,具有增加静压的功效,并可强化叶片411的强度。
如图2所示,为习用的鼓风扇扇轮装设于壳体内时的使用状态剖面视图,外部气流(如箭头)由轮毂40外侧与叶片411内侧端点所围绕的空间范围内进入,形成一轴向气流,当扇轮转动时,由轮毂40外侧与叶片411内侧端点所围绕的空间进入扇轮的轴向气流,因旋转作用使气流受到一离心作用力,由原本的轴向气流转换成一径向气流,并经由叶片411拨动排出。另一外部气流为由叶片411的正上方进入的轴向气流,直接向下流至保压环43,保压环43可阻挡气流,防止气流直接由叶片411底部泄出,造成泄压使风压不足,故保压环43在扇轮驱动时可增加风压及风量。
然而,上述受离心力作用形成的径向气流流经叶片411时,会与由叶片411正上方进入的轴向气流相冲,使二不同流向的气流发生碰撞,从而导致乱流或扰流的产生,造成该扇轮气流流动方向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风扇的扇轮构造,其可减少乱流或扰流的产生,更具有提升风压及风量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鼓风扇的扇轮构造,其包括:一轮毂,所述轮毂中央设有一轴心;一叶轮,所述叶轮包括一上连接环、一下连接环、一保压环及多个叶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叶片呈直立排列环绕于所述轮毂周边,所述叶片的顶端面外周缘连接所述上连接环,所述叶片的底缘内侧连接所述下连接环,外侧连接所述保压环;所述叶轮底面的保压环与下连接环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泄压孔。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保压环由所述叶片外侧底缘向内延伸一径向宽度。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泄压孔由两相邻所述叶片的底面与所述保压环及所述下连接环间所形成的间距构成。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泄压孔的宽度为所述保压环及所述下连接环间所形成的间距。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泄压孔的间距介于所述叶轮的径向宽度的0.32~0.67之间。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轮毂外周底缘向外延伸多个涡流状肋条连接至所述下连接环。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保压环的宽度大于所述上连接环或所述下连接环的宽度。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各所述泄压孔露出各所述叶轮的底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利用保压环及连接环间的空隙与两相邻叶片的底面形成多个泄压孔,利用这些泄压孔使扇轮运转时达到提升风压及风量,并减少乱流产生的功效。通过在叶片底面增加一具有特定宽度的保压环,达到强化叶片强度的功效。当扇轮转动时,由外部环境的气流经由轮毂与叶片近轴端环绕形成的范围进入,形成一轴向气流,而因旋转使该轴向气流转变为径向气流经由叶片的拨动排出;另一外部气流由叶片上方进入的轴向气流,并向下流动至底部的保压环,再通过泄压孔排出,由该泄压孔向下排出的气流相对鼓风扇的壳体底面产生一压力作用,可驱动扇轮加快转动速度,达到提升风压、风量及减少乱流产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鼓风扇扇轮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习知结构鼓风扇扇轮组装在壳体中的使用状态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扇轮组装在壳体中的立体图外观;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扇轮组装在壳体中的使用状态剖面示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与习用技术的P-Q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及所达到的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55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