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路滤波器以及锁相回路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5543.2 | 申请日: | 2008-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7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中鼎;曲静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L7/08 | 分类号: | H03L7/08;H03L7/089;H03L7/093;H03L7/18;H03H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路 滤波器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回路滤波器,特别有关一种能够增大电容值的回路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同步式系统(如计算机系统与通讯设备)中,时脉产生电路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举例而言,锁相回路(Phase LookLoop,PLL)电路广泛的应用于频率合成、时序校正、时脉分配以及相位解调等等。
一般而言,传统的锁相回路会包括一相位频率侦测器(phase/frequency detector,PFD)、一电流泵(charge pump)、一回路滤波器(loop filter)、一电压控制振荡器(voltage controloscillator,VCO)以及一分频器(divider)。相位频率侦测器比较一反馈时脉以及一参考时脉的变化沿(transitional edges),来产生比较信号,进而使得电流泵充放电。再者,回路滤波器会根据电流泵的充放电,产生控制电压,VCO依据控制电压大小,决定其输出的时脉的频率,而分频器则对VCO所输出的时脉进行分频,而输出反馈时脉至相位频率侦测器。
回路滤波器通常会包括至少一电容器用以滤除噪声,并且其等效电容值愈大会使得锁相回路的带宽(bandwidth)愈小,同时使得相位边限(phase margin)愈大。然而,回路滤波器的电容值愈大,所使用的电容亦会占用愈大的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路滤波器,包括一第一电阻,具有一第一端耦接至一第一节点,以及一第二端耦接至一第二节点;一第一电容,耦接于第二节点与一接地电压之间;一第二电阻,具有一第一端耦接至第一节点,以及一第二端耦接至一第三节点;一运算放大器,具有一非反相输入端耦接至第二节点、一反相输入端耦接至第三节点,以及一输出端;以及一第二电容,耦接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节点之间。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锁相回路,包括一相位频率侦测器,用以比较一反馈时脉以及一参考时脉的变化沿,来产生一比较信号;一回路滤波器,包括一第一电阻,具有一第一端耦接至一第一节点,以及一第二端耦接至一第二节点;一第一电容,耦接于第二节点与一接地电压之间;一第二电阻,具有一第一端耦接至第一节点,以及一第二端耦接至一第三节点;一运算放大器,具有一非反相输入端耦接至第二节点、一反相输入端耦接至第三节点,以及一输出端;以及一第二电容,耦接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节点之间;一电流泵,耦接第一节点,根据比较信号,对回路滤波器进行充电或放电,以于第一节点上产生一控制电压;一压控振荡器,依据控制电压,输出一对应时脉;以及一分频器,用以对压控振荡器所输出的对应时脉进行分频,以输出反馈时脉至相位频率侦测器。
本发明所述的回路滤波器以及锁相回路,可使用较小的面积来提供相同的等效电容值,或者是利用相同的面积来提供较大的等效电容值。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回路滤波器的一实施例。
图2A为回路滤波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2B为图2A中回路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3A为回路滤波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3B为图3A中回路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4为回路滤波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5为回路滤波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6为回路滤波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7为锁相回路的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一回路滤波器的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此回路滤波器11A包括一电容C1具有一第一端耦接至端点ND1以及一第二端耦接至一接地端。举例而言,端点ND1为锁相回路的电流泵(如图7所示)的输出端,但不限定于此。
假设跨于电容C1的电压为V1,则流经电容C1的电流Ic可表示成:
换言之,在为固定(即V1固定)时,电流Ic与电容C1的电容值会成一正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5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