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梭质粒及其衍生质粒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84486.6 申请日: 2008-03-25
公开(公告)号: CN101250548A 公开(公告)日: 2008-08-27
发明(设计)人: 丁久元;李开;刘桂明;赵智;王宇;张英姿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70 分类号: C12N15/70;C12N15/77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地址: 10010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穿梭 质粒 及其 衍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穿梭质粒及其衍生质粒。

背景技术

质粒是染色体外遗传因子,能够进行自主复制。它并不是寄主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元件,但是能给予宿主细胞某些特殊的性质,例如抗药性,降解或利用某些化合物等。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质粒可以作为载体用于克隆外源基因。关于质粒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人们一方面不断从自然界发现新质粒,另一方面也不断在已有质粒的基础上构建衍生质粒,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在细菌基因工程领域,绝大部分质粒载体来自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许多已经商品化。对革兰氏阳性菌谷氨酸棒杆菌质粒的研究开始的较晚。1984年,先后报告了谷氨酸棒杆菌质粒pBL1、pCG1、pCG2和pCG4等。(Santamaria.R.et al 1984J.Gen.Microbiol.130.2237-2246.Ozaki.A et al 1984 Mol.Gen.Genet 196.175-178 Katsumata.R.et al 1984 J.Bacteriol.159.306-311)目前已经从各种棒杆菌中分离出24种内源质粒。这24种内源质粒中大部分小质粒是隐蔽型的,仅质粒pXZ10145是个例外,该质粒带有一个氯霉素抗性基因。(沈天翔等1993生物工程学报9.216-222)而在较大的质粒中,也只有pAG1、pCG4和pTET3编码抗生素抗性基因。根据谷氨酸棒杆菌可能的复制方式和复制起始蛋白之间的相似性,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组。一组是采取滚环方式复制,包括pBL1族质粒和pCG1族质粒;另一组采取θ复制方式复制,包括pXZ10145族质粒和pCRY4族质粒。一般来说,采取θ复制方式复制的质粒较采取滚环复制的质粒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谷氨酸棒杆菌基因工程研究中,已构建的克隆载体大部分源于隐蔽型质粒pBL1(Miwa.K et al1985 Gene 39.281-286;Yeh.P et al 1986 Gene 47 301-306;Santamari.R.I.1987Gene 56 199-208;Patek.M.1989 Appl.Microbiol.Biotechnol.31.65-69;Nesvera.J.et al 1990 Folia Microbiol.35.273-277;Mukherjee.K.J.et al1990.J.Biotechnol.16.109-122;Eikmanns.B.J.et al 1991 Gene 102.93-98;Tauch.A.et al 1998a Arch.Microbiol.169.303-312;);pCG1(Miwa.K.et al 1985 Gene 39.281-286;Yoshihama.M.et al 1985.J.Bacteriol.162.591-597;);pCG2(Ozaki.A et al 1984.Mol.Gen.Genet 196.l75-178;Ikeda.M.and Katsumata.R.1999.Appl.Environ.Microbial.65.2497-2502;)和.pCG4(Ikeda.M.and Katsumata.R.1999.Appl.Environ.Microbial.65.2497-2502;)。卡那霉素、博来霉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的抗性基因的启动子均能被棒杆菌的DNA聚合酶识别,已经被广泛地用于载体构建。另一方面,由于大肠杆菌的基因操作系统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在谷氨酸棒杆菌基因工程研究中使用的绝大多数克隆载体都是在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之间均能复制的穿梭载体,并且带有多克隆位点。但目前鲜有从具有θ复制机制的谷氨酸棒杆菌质粒出发构建克隆载体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梭质粒及其衍生质粒。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穿梭质粒,名称为pAK6,它的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的序列1。

pAK6是能够在谷氨酸棒杆菌和大肠杆菌中复制的穿梭质粒载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44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