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可溶性受体、其编码序列、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4383.X | 申请日: | 200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华;张淑琴;王登峰;相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2 | 分类号: | C12N15/12;C12N15/79;C12N5/10;C12N1/15;C07K14/47;A61K31/7088;A61K48/00;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费碧华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染 性贫血 病毒 可溶性 受体 编码 序列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病毒受体,尤其涉及一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可溶性受体、其编码序列,本发明还涉及该受体在制备抑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药物中的用途,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病毒的细胞受体是引发病毒感染的决定因素,是病毒入侵细胞的门户,决定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及细胞嗜性。从受体角度阐明病毒入侵机制,为病毒性疾病的药物研发及疫苗研制指出了新的方向,因此病毒细胞受体的研究对了解病毒及其引起的疾病至关重要。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ELR1)是05年Zhang等(Zhang B,Jin S,Jin J,et al.A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family protein servesas a cellular receptor for the macrophage tropic equine lentivirus.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9918-9923)通过克隆表达技术发现的,其cDNA全长为1611bp,最长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313个氨基酸,其GENBANK序列号为:AY940455。依据其序列特征把它归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蛋白超家族。
在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除膜结合性外,在体液或血浆中也存在着可溶性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这些可溶性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可由膜性受体脱落形成,或者由于基因的选择性剪接不同而由细胞直接分泌。这些可溶性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也能与细胞因子结合,竞争性的封闭细胞因子与膜结合性受体的结合,对细胞因子的功能常起抑制作用。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研究过程中也发现,血浆中TNFα的含量与感染传贫病毒的马的临床症状明显呈正相关:临床上传贫马症状明显(发热、血小板减少、病毒血症等)的个体,血浆中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症状不明显的个体。同时还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毒力的强弱也对应这血浆中TNFα的含量的高低(Costa LR,Santos IK,Issel CJ.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production anddisease severity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enriched major core protein(p26)and/orinfection with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Vet Immunol Immunopathol.1997Jun;57(1-2):33-47.)。同样应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为病毒受体感染细胞的其他病毒,如FIV、HSV等,已有研究表明这些病毒的病毒受体与病毒囊膜蛋白的结合位点和与其自然陪体的结合位点不同。
目前关于慢病毒受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IV受体及辅助受体,大量研究发现CCR5△32、CCR2-64I、M303等这些变异对抑制HIV感染及延缓疾病进程具有较大的影响,且发现这些变化的个体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免疫功能恶化或组织病变,并且十分健康,因此研究人员马上开始考虑通过阻断HIV与辅助受体的相互作用来治疗艾滋病的可能性。且大量研究表明采用RNAi方法或应用药物、特异性的单抗敲除或降低辅助受体的表达能明显抑制HIV的感染。除此之外,Lokesh Agrawal等还发现CCR5△32这种突变除使靶细胞本身产生无功能的辅助受体外,还可以下调其他辅助受体的表达。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下调病毒受体在靶细胞内的表达能明显降低病毒的感染。
EIAV与HIV虽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在基因组结构、复制方式以及蛋白种类和功能方面非常相似,但与HIV不同,有些自然感染马潜伏期很长甚至最终能够耐过,这是否与这些可溶性受体多肽有关:可能是这些可溶性的受体多肽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一方面下调了正常受体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另一方面,阻断了病毒与正常受体的结合而使其细胞内病毒的载量降低,起到中和病毒的作用。这样使机体始终保持一种持续低病毒载量的刺激,最终使机体耐过病毒的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在克隆和分析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cDNA时发现,EIAV主要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除表达完整膜结合性的EIAV细胞受体cDNA外,发现了有一部分cDNA存在核酸序列插入与缺失的现象。其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酸序列在位于所公布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cDNA序列的786与787位之间,插入153b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43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