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频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83247.9 | 申请日: | 2008-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7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蔡调兴;吴朝旭;方启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分类号: | H01Q1/22;H01Q1/38;H01Q5/01;H01Q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晓刚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多频天线,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个人无线区域网络 (WPAN)的多频天线。
背景技术
蓝牙(Bluetooth)通信技术是由瑞典电信公司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 在1998年所研发,取名蓝牙是有典故的,相传在十世纪的挪威,有个维京 国王名叫『哈拉德蓝牙』(Harald Bluetooth),他因统一丹麦而名留青史,一 千年后,索尼爱立信的行销人员认为他们在统一消费性电子商品,对世界所 做的贡献可以媲美哈拉德蓝牙国王,因此将这个无线传输技术命名为蓝牙。
然而罗贯中在其所著的三国演义里开宗明义就讲到“天下大势,分久必 合,合久必分”,索尼爱立信想以蓝牙技术来统一消费性电子商品,但是各 种通信技术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例如超宽频(Ultra-Wideband,UWB)技术在 2002年已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 允许而使用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上。
而应用于上述两种通信技术{即个人无线区域网络WPAN[2.402~2.480 GHz(Bluetooth)及3.168~4.752GHz(UWB Band I)]}的笔记本电脑内置天线, 目前皆以倒F型平板天线(PIFA,Planar Inverted-F Antennas)型式的天线架构 来实现,部份设计会加上寄生或耦合元件,在空间上交叠产生较强的耦合量, 以达到双频或宽频的效果。在此,本发明亦提出一种应用于WPAN的多频 天线,以增益消费市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体积小、宽频、设计的结构简单且 容易控制其频率的多频天线。
于是,本发明多频天线是包括一回路辐射部、一第一辐射臂及一第二辐 射臂。
回路辐射部包括一转折处、远离该转折处且彼此相邻的一馈入端及一接 地端。
第一辐射臂是由该馈入端向外延伸。
第二辐射臂是由该转折处向外延伸,并与该第一辐射臂位于该回路辐射 部的同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多频天线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该优选实施例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位置;
图3是一平面图(反面),说明该优选实施例的结构;
图4是一平面图(正面),说明该优选实施例的结构;
图5是一平面图,说明该优选实施例的尺寸大小;
图6是该优选实施例的电压驻波比(VSWR)的测量结果图,(a)曲线为仅 回路辐射部存在时所测量的结果,(b)曲线为回路辐射部与第一辐射臂结合后 所测量的结果,(c)曲线为本实施例的多频天线的回路辐射部、第一辐射臂及 第二辐射臂结合后所测量的结果。
图7是该优选实施例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电压驻波比(VSWR)的测量结 果图;
图8是该优选实施例在2440MHz时的辐射场型(Radiation Pattern)图形;
图9是该优选实施例在3168MHz时的辐射场型(Radiation Pattern)图形;
图10是该优选实施例在3960MHz时的辐射场型(Radiation Pattern)图形; 及
图11是该优选实施例在4752MHz时的辐射场型(Radiation Pattern)图形。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多频天线
2 回路辐射部
21 第一辐射段
22 第二辐射段
23 第三辐射段
24 转折处
25 馈入端
26 接地端
3 第一辐射臂
31 第一段
32 第二段
4 第二辐射臂
43 第三段
44 第四段
45 间隙
8 同轴传输线
81 正端
82 负端
9 笔记本电脑
91 位置
92 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32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区供电通信设备及其间接配电模块和背板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及其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