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烹调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2909.0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1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平田顺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C7/02 | 分类号: | F24C7/02;F24C7/08;F24C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烹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表面上具有封闭开口的机门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如图21所示,现有的高频加热烹调器100具备矩形箱状的机体101和内部设有容纳例如食品等被加热物的加热室102,加热室102的底板下方设有机械室(图中未示出)。机体101的前表面上设有机门103,打开机门103能够从加热室102内取出或者放入被加热物(其中的一例见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5-345090)。
所述加热烹调器100的机门103具备金属制成的框体部件103a,框体部件103a的开口部分上安装有作为屏蔽材料的耐热玻璃103b和屏蔽金属部件(由金属板冲压而成,图中未示出)。因此,关上机门103后,可以防止从机体101内通过加热室102的开口向外泄露电磁波。在框体部材103a的前表面下部设有操作方式显示部分104。此外,在框体部材103a的下部还设有操作部分105,用于在对被加热物进行烹调时进行操作方式选择和温度设定等操作。
但是,尽管上述参照文献中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00的机门103前表面是平坦的,但是却被分成设有操作方式显示部分104的装饰板部分和设有操作部分105的操作面板部分。因此,虽然有框体部件103a存在,仍然存在抗扭曲强度和抗弯曲强度低的问题。并且,因为抗扭曲强度和抗弯曲强度低的缘故,机门103对机体101的密封性变差,很容易产生缝隙。随之,作为烤箱使用的时候,热气流会从缝隙泄露,造成加热效率变差,在作为电磁炉使用的时候,也可能存在电磁波外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到的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通过增强机门的强度确保机门和机体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加热效率,而且还可以改善外观的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包括:具有容纳被加热物的加热室的机体、和封闭所述加热室的开口的机门。所述机门的前表面几乎整个面都被玻璃板覆盖。
采用上述构成之后,由于用于打开/关闭机体的加热室开口的机门的前表面几乎整个面都被一块玻璃板覆盖,所以能够增强机门的抗扭曲强度和抗弯曲强度,提高机门对机体的密封性,提高加热效率。此外,由于前表面被一块玻璃板所覆盖,因此设计上也更加流畅,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另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玻璃板的一部分上开有孔,孔内至少设有一个能够设定选择手动加热、选择自动加热、设定手动加热时间、设定蒸汽供给时间的调节钮。
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由于用于打开/关闭机体的加热室开口的机门的前表面几乎整个面都被一块玻璃板覆盖,所以能够增强机门的抗扭曲强度和抗弯曲强度,提高机门对机体的密封性,提高加热效率。此外,由于前表面被一块玻璃板所覆盖,故可以提供一种设计上也更加流畅、外观也更加美观的加热烹调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加热烹调器的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该加热烹调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该加热烹调器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4为表示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的截面图,
图5为从图4中的V方向看到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正视图,
图6为表示高频辐射装置的一种形态的立体图,
图7为反射板的放大立体图,
图8为表示高频辐射装置的另一种形态的立体图,
图9为从前方看到的机门分解立体图,
图10为门拉手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从后方看到的机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及(B)为机门下部的截面图,
图13为从内侧看的内侧装饰板的立体图,
图14为表示设置在机体中的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图15为设置于机体前部的导风管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冷风在送风部分和导风管内的流向的截面图,
图17(A)为带格栅托盘的立体图,(B)为带格栅托盘的截面图,
图18(A)为水箱的立体图,(B)为水箱的分解立体图,(C)为从图18(A)中的C方向看到的立体图,
图19为机体在前面下方安装上水箱时的立体图,
图20为水箱和接水盘的立体图,
图21为现有加热烹调器的截面图。
上述附图中,10为加热烹调器,11为加热室,12为机体,20为门,21为玻璃板,M为被加热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29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