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速链牵引调车绞车传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82177.5 | 申请日: | 2008-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4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志明;唐洪华;黄志慧 |
| 主分类号: | B66D1/22 | 分类号: | B66D1/22;B66D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35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速链 牵引 调车 绞车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矿山、码头、货场等重型牵引设备调车绞车的新型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调车绞车驱动设备在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形式,公知的技术是,申请号:200620087130.4号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调车绞车的新型传动装置技术方案,这一方案,是采用由两部电机分别驱动的传动形式,即其结构由工作电机、回程电机、减速器、工作联轴器、回程联轴器等组成。摩擦轮设在箱体两侧,属于摩擦传动牵引钢丝绳。另一公知的技术是,申请号:03219919.8号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向调车绞车中的双向牵引执行机构技术方案,这一方案,是采用二组双绳轮与开式齿轮两侧对称组合箱式结构,箱式机架内设有大齿轮,在大齿轮的二侧对称设有绳轮,利用大齿轮同侧二个绳轮的半圆钢丝绳在二个绳轮上平行缠绕,绳轮上有多条U形环行槽,它们并行排列,轴齿轮由二套轴齿轮轴承支撑,轴齿轮传递扭距给大齿轮,大齿轮与大轴通过键联结,大轴与绳轮通过胀套联结并传递扭距,箱式机架上的大轴轴承,大轴轴承座与大轴组成双支撑结构,属于钢丝绳缠绕牵引。再另一公知的技术是,申请号:92211109.x号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调车绞车技术方案,这一方案,传动系统是采用双向驱动齿轮减速器带动四个绳槽式摩擦轮,电动机采用双速电机带动双驱动四绳轮的减速机,属于钢丝绳缠绕牵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摩擦轮、导向轮和导向滚最小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不得小于60的要求。上述三种钢丝绳牵引都难满足这一规定,牵引钢丝绳在露天运行不可能进行良好的防腐,断丝腐蚀、老化,促使钢丝绳报废,闭式传动钢丝绳都得装备拉紧装置,驱动装置在运行状态下没有快速、慢速切换功能,使运行效率低下,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速链牵引调车绞车传动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靠快速制动器和慢速制动器控制,实现快速和慢速转换的行星差速变速机构,行星差速变速机构可以在运行中变速,并串接一个带有制动器的行星减速机构,行星架为输出轴,输出轴上装有驱动链轮,与驱动链轮相啮合的为重型牵引链,在双速链牵引调车绞车传动装置整个系统中链条形成一个闭环,并分段设置链条架链轮、水平拐弯链轮。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包括双速链牵引调车绞车、链条架链轮、I股道、II股道、III股道、煤仓、水平拐弯链轮、货运车箱、调车牵引短链、牵引链组成。
本发明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驱动部是双速链牵引调车绞车。绞车是采用靠快速制动器和慢速制动器控制,实现快速和慢速转换的行星差速变速机构,行星差速变速机构可以在运行中变速,并串接一个带有制动器的行星减速机构,行星架为输出轴,输出轴上装有驱动链轮,与驱动链轮相啮合的为重型牵引链。
本发明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二用牵引链代替常规的钢丝绳,链条与钢丝绳相比在同样承载能力情况下,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断链时不回弹安全性强;牵引钢丝绳在露天运行不可能进行良好的防腐,断丝腐蚀、老化,促使钢丝绳报废。采用矿用重载运输机链条,有配套的链接头,可方便的分解链条长度。链条与钢丝绳比较,不易腐蚀,使用年限长。牵引链位于轨道中心线上,贴近枕木上部,由链条架链轮支撑,对列车的负荷力线及牵引力线处于同一受力平面上。调车牵引短链为便携式挂取,装卸方便。所述牵引链闭环不用张紧系统,省略了很多装备。
本发明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三链轮和链条的啮合系统包括水平拐弯转向的链条架链轮或滑轮均无曲率半径的严格要求,极易实施水平拐弯和垂直拐弯。
本发明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之四牵引链条在长距离无支撑的情况下,其自重将以抛物线的状态悬垂迫近底板,为避免牵引链条摩擦底板,因而在轨道上设有链条架链轮,链条架链轮锚固在道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志明;唐洪华;黄志慧,未经唐志明;唐洪华;黄志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21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