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楝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81836.3 申请日: 2005-12-08
公开(公告)号: CN101297645A 公开(公告)日: 2008-11-05
发明(设计)人: 谷文祥;莫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N25/28 分类号: A01N25/28;A01N65/00;A01P7/00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庆敏
地址: 510642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印楝油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申请为200510126414.x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5年12月8日,申请号为200510126414.x,发明名称为:印楝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微胶囊型印楝油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印楝油的有效杀虫成分为印楝素(azadirachtin),是Butterworth等人在1968年最先从其印楝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其分子式为C32H42O10,是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它具有一系列的同分异构体。众多研究表明,印楝素具有很强的杀虫、拒食、抑制害虫生长、延缓昆虫产卵、抑制昆虫激素分泌、降低昆虫生育能力和适合度等生理活性;此外还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如抗疟疾、退热、驱虫、抑制动物和人体内的真菌生长、抗生育力等作用。

由于印楝油中的印楝素对光、热敏感,在见光遇热情况下极易分解,故当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找使印楝油稳定的配方和剂型。目前,注册登记的产品多为以印楝油为主要成分或者含印楝油的复配制剂,如申请号00114227.5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将印楝油与各种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稳定剂、有机溶剂等配制成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三种剂型,从而解决了剂型单一等缺点,但其均为采用加入防腐剂、防冻剂、稳定剂等来达到使印楝油易存贮的效果。尚未见到以印楝油本身为杀虫剂,并将其包覆在微胶囊囊体内,使其通过半封闭的囊壁缓缓释放,在保持对光热稳定的同时,还保持其生物活性不变,延长其有效作用时间的发明专利申请和销售的产品。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楝油微胶囊,以使印楝油这种极易挥发的杀虫剂能够缓慢释放,同时保持生物活性,延长其有效作用时间,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印楝油微胶囊是由按重量百分比的下列原料组成:

印楝油:            50.23~73.29%

囊材:              26.71~49.77%

其中所述囊材是由选自异氰酸酯,聚乙烯醇(聚合度1775+750,分子量65000~80000)、聚乙二醇(分子量为4000~60000)、聚乙烯醇缩醛(70000~80000),丙三醇,海藻酸盐或钙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印楝油微胶囊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制备:

方法一:

在常温常压下将异氰酸酯与印楝油混合均匀,然后将其加到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搅拌形成微粒,25~30min后再加入丙三醇,于室温下继续搅拌40~50min,使异氰酸酯、聚乙烯醇、丙三醇反应形成以印楝油为囊芯,聚氨酯为囊壁的印楝油微胶囊产品。

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如下:

印楝油:            1.0~2.5份

异氰酸酯:          1.0~2.0份

聚乙烯醇水溶液:    50~100份

丙三醇:            0.1~0.5份

优选重量配比为:

印楝油:            1.5份

异氰酸酯:          2.0份

聚乙烯醇水溶液:    50份(浓度为3.0%)

丙三醇:            0.2份

上述的异氰酸酯选自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液化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上述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浓度(以重量计)为1~4%。

上述的聚乙烯醇可以由聚乙二醇或聚乙烯醇缩醛代替。

上述方法制得的印楝油微胶囊产品是直径为10~200微米的不规则球形颗粒。

方法二:常温下将海藻酸盐溶液和印楝油加入反应瓶中,搅拌混合20~30min后将其慢慢滴加到一定浓度的钙盐水溶液中,升温到38~45℃继续搅拌约40~45min使海藻酸盐和钙盐反应形成微胶囊型印楝油杀虫剂。

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如下:

印楝油:             1.0~2.0份

海藻酸钠水溶液:     30~50份

氯化钙水溶液:       50~60份

优选重量配比为:

印楝油:             2.0份

海藻酸钠水溶液:     30份(浓度为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18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