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利于移动站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的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1527.6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7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美兰达·冰·莹·林;史蒂文·迈克尔·汉诺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Q7/38;H04L12/5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玮 |
地址: | 加拿大安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利于 移动 通信 网络 之间 连接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提供移动站与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形成的方法,其中该通信网络可按照两个协议版本之一来操作,例如UMA(非授权移动接入)技术或后继的GAN(通用接入网)技术。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信令消息的设备及相关的方法,该信令消息用于在该通信网络按照协议版本中的任一协议版本来操作时允许形成通信连接。
首先发送具有第一语法的第一网络地址标识符或其它接入消息。如果该消息未导致通信连接,则发送具有第二语法的消息。保存为该通信连接提供的语法的列表。并且,随后根据当前的通信会话以及在后续的通信会话期间,按照后续的过程来利用该列表中存储的信息。
背景技术
通信和处理技术的进步导致了允许以较高且可变的通信速率进行数据通信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发展和部署。对于许多人而言,准备对这种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访问是日常所必需的。
蜂窝通信系统是这种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示例,这种进步使得蜂窝通信系统变得可能,并且蜂窝通信系统利用了这种进步。已经开发和部署了连续几代蜂窝通信系统,每个新一代均提供了附加的通信能力。例如,较早一代的蜂窝通信系统主要提供语音通信服务并仅仅提供有限的数据服务。后续一代的蜂窝通信系统除了语音通信服务之外还提供了更高速的数据通信服务。
此外,通信和处理技术的进步正在提供异构系统和技术的融合。例如,固定的(即有线的)通信系统和服务正与蜂窝及其它移动无线电系统和服务进行融合。标准设定机构已经发布了标准化的协议,例如,关于蜂窝/Wi Fi融合的协议。UMA技术组规定了UMA(非授权移动接入)协议。其中,UMA技术定义了用于通过与分组数据网络的Wi Fi连接来提供GSM/GPR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通信服务的方法。随后该UMA协议被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标准设定机构所采用。并且在3GPP标准设定机构中将该协议重命名为GAN(通用接入网)协议。已经对GAN协议进行了修订和其它改变。一般地,通过使用WLAN(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以及与具有UMA/GAN能力的移动站进行通信的定点收发机来提供UMA/GAN功能。例如,该接入点通过分组数据网络(如因特网)而与UMA网络控制器(UNC)等相连。UMA/GAN移动站的较低的逻辑层与GSM网络的相应层相对应,并且允许在GSM基站和WLAN接入点之间进行切换。在蜂窝通信系统和UMA/GAN系统中,需要执行安全过程来确保移动站被授权与该蜂窝或UMA/GAN网络进行通信。
UMA/GAN协议定义了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连接所需要的接入过程和信令。虽然UMA协议和GAN协议呈现了显著的共性,但是也存在差别,包括如上文所述由GAN协议的后续变化所导致的差别。该差别导致了各种不兼容性。例如,可按照UMA协议来操作的移动站有时不能获得对GAN网络的接入和形成与GAN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反之亦然,兼容GAN的移动站不能获得对UMA网络的接入和形成与UMA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
然而,如果可以提供一种用于克服接入不兼容性及其它不兼容性的方法,则移动站将能够通过UMA/GAN网络来进行通信,而不管该移动站的协议版本为何。
根据与移动通信系统相关的该背景技术而发展了本发明的显著改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有益地提供了用于提供在移动站与通信网络之间形成通信连接的的设备及相关的方法,该通信网络可按照两个协议版本中的任一协议版本来操作,例如UMA网络或其后继的GAN网络,这两个网络按照其各自的信令协议来操作。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操作,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该通信网络按照协议版本中的任一协议版本来操作时产生允许形成通信连接的信令消息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首先由移动站发送具有第一语法的NAI
(网络接入标识符)或其它接入消息。如果该消息未能导致通信连接,则发送具有第二语法的消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保存允许形成通信连接的接入消息及其相关的语法格式的列表。在当前或后续的通信会话期间访问该列表并使用该列表中列出的信息。并且,根据需要来更新该列表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捷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15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