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缸盖密封垫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80577.2 | 申请日: | 2008-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1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安田纪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川密封垫板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08 | 分类号: | F16J15/08;F02F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陈海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缸盖 密封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持在开式水套类型(open deck type)发动机的气缸盖与气缸体之间进行密封的气缸盖密封垫。
背景技术
气缸盖密封垫,以被夹持在汽车的发动机的气缸盖与气缸体等发动机部件之间的状态,通过气缸盖螺钉紧固,起到对燃烧气体、油、冷却水等流体进行密封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以气缸体的型态对发动机分类时,有在气缸体的与气缸的接合面上没有冷却水通路的闭式水套类型(closed type)的发动机和将气缸体的与气缸盖的接合面开为冷却液通路的开式水套类型的发动机。如图14所示,在为开式水套类型的发动机的情况下,在发动机缸体50的靠近气缸盖的部分上具有冷却液通路(water jacket:水套)54,在冷却性能方面和轻型化方面有利,并且由于具有开口部,所以制造容易。
与该开式水套类型的发动机用的气缸盖密封垫相关,提出一种金属密封垫(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沿着遍及气缸体的圆筒部与形成冷却水通路的外侧的外壁部双方而插入的基板的气缸孔的内周设置密封环(grommet),通过形成在比气缸套筒更靠内侧的密封环的最大厚度部进行气缸筒的燃烧气体的密封,并且通过形成在隔着冷却水通路的两侧的段差卷边对冷却水进行密封。
在该气缸体中,作为冷却水通路与气缸筒之间的冷却水的密封对策设置有段差卷边,但该段差卷边的角部的位置比冷却水通路的壁面(圆筒部的外壁面)更靠内周侧,就成为冷却水浸入气缸套(圆筒部)的上面的状态。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在气缸体的接合面,发生由于掺杂了防冻液的冷却水(LLC)浸入铝合金所引发的电解腐蚀,因而产生该部分的密封性能降低的可能性。
在气缸筒与冷却水通路之间的密封性能降低时,燃烧气体进入冷却水通路妨碍冷却水的循环,所以成为较大的发动机故障的原因。因此,气缸筒侧的密封比螺钉孔侧、外部侧的密封更重要。而且,为了防止该电解腐蚀,重要的是使该气缸套的上面与冷却液通路的冷却液直接接触的部分减少。在以往技术中,对于由该掺杂了防冻液的冷却水的浸入所引发的电解腐蚀的考虑不够充分,虽然设置有密封线,但没有对于其与冷却水通路的关系加以细心的注意,不能充分地防止水浸入气缸套的上面。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812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密封垫,它是使用于开式水套类型的发动机的气缸盖密封垫,能够防止由于掺杂了防冻液的冷却水浸入形成气缸筒的圆筒部的上面所引发的电解腐蚀,能够提高密封性能。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气缸盖密封垫,该气缸盖密封垫被夹持在开式水套类型的气缸体与气缸盖之间并发挥密封功能,形成为,将第1金属基板在气缸筒用孔的周缘部形成折回部,并且在该折回部内插入第2金属基板的内周侧平坦部以配置该第2金属基板,在该第2金属基板上,在所述内周侧平坦部的外周侧设置第1半卷边,从而将该第1半卷边的外周侧的平坦部配置在所述折回部侧,进而,在所述折回部内,在第2金属基板的所述内周侧平坦部与第1金属基板之间,层叠配置有具有向第1金属基板侧凸的第1全卷边的圆环状的卷边板;其结构为,在所述外周侧平坦部与所述第1金属基板之间,配置设有以伴随着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靠近而从所述第2金属基板侧向所述第1金属基板侧靠近的方式倾斜的第2半卷边的中间板,使该第2半卷边的倾斜部的内周侧的位置,与形成气缸体的气缸筒的内筒部的外周侧的位置一致或者沿着其内周侧,而进行配置。
另外,在上述气缸盖密封垫中,其结构为,在所述第1全卷边与所述第2半卷边之间,在所述第1金属基板上设置向所述折回部侧凸的第2全卷边。
或者,在上述气缸盖密封垫中,在所述第1金属基板上层叠形成第3金属基板,并且将该第3金属基板形成为,在与所述卷边板的第1全卷边相对的位置具有第3全卷边,并在与所述中间板的第2半卷边相对的位置具有第3半卷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川密封垫板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石川密封垫板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0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交换性能的膜材料及其应用
- 下一篇:具有实时动态可变指令集的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