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0106.1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9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崔凤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凤玉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 | 分类号: | A61K36/896;A61P11/02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祥 |
地址: | 046200山西省长治***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非淋菌性尿道炎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制备的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非淋茵性尿道炎是指由淋菌以外的其它病原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尿素分解支原体所引起的尿道炎。本病目前在欧美国家已超过淋病而跃居性传播疾病首位。我国病例亦日益增多,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病之一。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症状虽然较淋病轻,但危害并不比淋病轻。由于症状较轻,很多患者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从而使治疗非常困难。
目前西医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疗法,新一代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具有高度敏感性,但需要连续不间断用药,治疗所需的疗程较长。
中医针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因、病机,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主,辅以补肾固本,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为组方之法进行治疗。由于非淋菌性尿道炎泌尿系感染常见致病菌有金葡菌,而金葡菌的耐药率高达62%,使得西药抗生素对该菌引起的感染束手无策,而萹蓄、瞿麦、石韦等植物药材对金葡菌具有明显的杀菌活性,临床治疗金葡菌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显著,作用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明显疗效的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赤茯苓 20~50 瞿麦 12~20
萹蓄 12~20 土茯苓 25~50
石韦 12~20 大黄 8~18
栀子 8~18 陈皮 15~30。
所述各组分的优选重量份数比为:
赤茯苓 30~40 瞿麦 15~18
萹蓄 15~18 土茯苓 30~45
石韦 15~18 大黄 10~15
栀子 10~15 陈皮 20~25。
上述各组份的药物可以制成片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等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将上述各种药物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加水煎煮3次,每次0.5~1小时,合并3次煎液,过滤,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1.3(60℃)的稠膏,于50~60℃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临床上应用本发明药物胶囊剂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800例,其中急性非淋菌性尿道炎500例,治愈490例,治愈率98%,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300例,治愈285例,治愈率95%。
本发明药物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具有确切效果与快速治愈的特点,无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对于降低非淋菌性尿道炎发病率,保障人民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赤茯苓400g、瞿麦200g、篇蓄200g、土茯苓400g、石韦200g、大黄150g、栀子150g、陈皮300g混合均匀,加水煎煮3次,每次用水5Kg,煎煮1小时,将3次煎液合并过滤,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60℃)的稠膏,于60℃干燥后,粉碎成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以上产品用于治疗急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效果较好。
实施例2:
称取赤茯苓300g、瞿麦150g、萹蓄150g、土茯苓400g、石韦150g、大黄100g、栀子100g、陈皮200g混合均匀,加水煎煮3次,每次用水5Kg,煎煮0.5小时,将3次煎液合并过滤,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60℃)的稠膏,于60℃干燥后,粉碎成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以上产品用于治疗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效果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凤玉,未经崔凤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0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槐杞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制药用途
- 下一篇:大黄和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