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煤层抽采煤层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79794.X | 申请日: | 2008-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8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冯增朝;赵阳升;吕兆兴;杨栋;刘静波;赵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F7/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毅 |
地址: | 030024山西省太原市迎***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煤层 煤层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煤层气的开采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群井连通加热煤 层抽采煤层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是煤的一种伴生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中俗称为“瓦斯”。由 于煤层气可以燃烧,因此被当作一种洁净能源加以开采和利用。目前已公知的 主要抽采方法有:煤矿巷道内的地下本煤层钻孔抽放方法和地面实施的多分支 水平井抽采技术。地下本煤层钻孔抽放技术是从煤矿井下巷道向煤层施工钻孔, 并进行抽采的一项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降低煤层中的煤层气含量,保证煤矿的 安全生产。多分支水平井抽采技术是从地面向煤层垂直施工一个钻孔,钻孔进 入煤层后变为水平钻孔,并由一个钻孔分成若干个钻孔,形成较大的抽采范围。 该技术主要用于地面煤层气开采。但由于煤对甲烷有很强的吸附性,煤层的渗 透性低,煤层中煤层气的原始压力小,一般在0.5MPa~1.0MPa之间,不论上述 哪种方法都不能有效抽采出煤层中的瓦斯气体。
由于煤体对二氧化碳、氮气的吸附性高于甲烷,国内外也有向煤层中注入 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以驱替出煤体中的甲烷。如中国专利200710053268.1 公开的“井下水平孔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开采系统及其方法”,以及 200710053269.6公开的“井下抽排巷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开采系统及其方法” 等。
煤层气属于原生气体,它是被吸附在煤体内的微小孔隙中,根据煤层气开 采理论,由于瓦斯压力的变化,瓦斯首先解吸为游离瓦斯,并逐渐由孔隙和不 可渗流的微裂隙扩散到大的裂隙中,这是瓦斯的扩散阶段;其次,在压力梯度 的作用下,有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流动,这是瓦斯的渗流阶段。在瓦斯抽采过 程中,这两步缺一不可。对于低渗透煤层,由于渗流阶段无法进行,因此驱替 技术对于煤层气开采效果甚微。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了温度对煤体中瓦斯解吸速度的影响规律。试 验发现温度能够提高煤体中的瓦斯解吸速度,但试验的温度范围为30℃~70℃。 其结果对于快速、高效开采煤层气没有产生特别影响。因此,也未提出相应的 工业技术方法。
中国专利200710145879.9公开了“一种煤层气开采新技术”,该技术通过 建立连通地面和煤层的竖井,然后将煤层气燃烧后的高温气体注入进气井加热 煤层,对采出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目前,由于快速高效气体分离技术尚不成 熟,特别是二氧化碳与甲烷气体的分离技术难度大,使得该技术很难实现工业 生产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煤层气抽采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煤层抽 采煤层气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煤层气抽采,加快煤层气抽采速度和 提高抽采率。
本发明所述加热煤层抽采煤层气的方法为:首先在煤层中建立一个井网, 钻井从地面直至煤层,钻井的数量不少于2个。然后选择至少一眼井为热源注 入井,其它井为采气生产井。从热源注入井向煤层中注入150℃~300℃高温高 压水蒸气,将煤层加热到100℃~250℃以上。煤层被加热后,其中吸附的瓦斯 将迅速解吸称为游离瓦斯,气体从吸附状态变为游离状态后,体积增加2到3 个数量级,因此,煤层中瓦斯压力10到100倍。在水蒸气的驱动作用下,游离 瓦斯迅速向低于常压的采气生产井流动。从而实现迅速、高效开采煤层气的目 的。由于水蒸气的热容系数大,携带热的能力强,因此采用高温高压水蒸气加 热煤层的速度快。
本发明所述加热煤层抽采煤层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由地面向抽采煤层施工多个钻井。钻井距离在100~1000米之间,钻 井布置可以是单排或多排分布。
(2)如果煤层的渗透率低于10毫达西时,采用公知方法实施水力压裂, 通过压裂技术连通井群,反之无需进行压裂。
(3)选择至少一个热源注入井向煤层内注入150℃~300℃高温高压水蒸气 加热煤层。并驱动游离的煤层气向采气生产井流动。
(4)从采气生产井中一方面利用水泵提取冷却、凝结的水,另一方面抽取 产出的煤层气与未凝结的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5)对混合气体进行冷却和干燥处理得到煤层气。冷却水经过沉淀、过滤 处理重复使用。
(6)注入水蒸气的温度与压力通过供水量控制。水蒸气中不含空气或氧气, 不会引起煤层自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97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轴交角驱动装置
- 下一篇:电磁组合型合成石压板装置